问答题

世界无烟日
有人作过这样的预言:如果地球上有一天断了烟,天下可能会大乱。此话可能是危言耸听,但是烟害的严重性是不能低估的。 抽烟之危害,可谓大矣,而且是全球性的。目前全球约有13亿烟民,其中的6.5亿人会因吸烟早逝。在中国,抽烟者多达亿万。瘾君子们说,一天饭不吃可以,一个时辰不抽烟就难捱了。吸烟污染空气,损害健康,使肺癌发病率大大增加。 为了使世界各国人民关注烟草的盛行及预防吸烟导致的疾病和死亡,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在1987创立了“世界无烟日”。现在,每年的5月31日被定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已家喻户晓,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也日益增多。社会舆论长时期开展的有针对性的宣传,以及随之而创造的一些有效的戒烟方法的推广,产生了积极效果,不少人向香烟吻别。瘾君子从戒烟中吃尽了苦头,也尝到甜头。戒烟贵在坚持,坚持下去就是收获。 但是,戒烟者终究还是少数,主要是中年以上、患疾病的人和知识分子。最令人担忧的是青年人吸烟,染上抽烟坏习惯的青年人日益增多。有关统计表明,全球13岁至15岁年龄段少年的吸烟率已达20%。 烟瘾难戒,但并非不能戒。如果占全球三分之一的我国烟民能够在今天——世界无烟日——开始抵挡住香烟的诱惑,为了自己的健康和周围亲朋好友的健康一天不吸烟,乃至尽早戒烟,那将会创造出不可估量的效益!

【参考答案】

World No Tobacco Day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世界兴起“汉语热” 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感兴趣,学习汉语的人数也与日俱增。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开设了汉语专业和汉语课,也有不少中小学开设汉语课。截至20l0年底,世界上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00多所孔子学院,教授汉语和中华文化。各种迹象表明,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正在世界各地兴起。 与此同时,来华留学生的人数也在逐年攀升。据统计,1991年在华外国留学生总人数为1.1万人,2000年增加到2万人,2011年在华留学生人数超过了29万。在过去10年里,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也迅速发展起来。为了满足全球汉语学习者的需求,国家有关部门还向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派遣了汉语教师。 汉语是中国各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是联合国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之一,又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不少于6,000年。无论过去或现在,汉语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当今世界出现汉语热,一是因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更是因为30多年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与中国打交道、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国家、国际组织和人员日益增多。学习汉语也就成为深入了解中国的必由之路。 任何语言都与经济和文化分不开,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国家,其语言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在过去30年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未来的中国经济还将持续增长。“汉语热”的兴起,表明世界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预期越来越好。可以预言,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世界上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人数还会不断增加。
问答题
日本留学生在上海 一个晴朗的秋日,广冈小姐踏上了来中国留学的征途。对她来说,中国是个神秘的国度,这使她一路上产生了无穷的遐想,也产生了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诉诸笔端的愿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先后有15篇短文在日本《朝日新闻》上发表,这对于一个专修音乐的外国学生来说委实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 两国在物质、文化上的差异,使她很容易注意到人们忽视了的东西。初到上海,有一件事就引起了她的兴趣:同样是一张面皮包着肉,为何又有“饺子”、“馄饨”两种截然不同的叫法经过一番研究她搞懂了,饺子肉多,皮厚,馄饨肉少,皮薄;馄饨有汤,饺子则无;南方人爱吃馄饨,北方人喜食饺子。最使她高兴的是她的“研究成果”能让那些对此迷惑不解的日本人顿释疑团。可有一点她至今仍不明白:为什么上海有许多商店售货员、饭店服务员和本地居民都不说普通话。对此,她不无抱怨地说,“我现在才知道原来我学的中国话只是北京话。” 在中国的日子长了,自然而然地结识了许多朋友,每一个朋友都对她说:“你有什么事需要帮助,尽管说好了。”她认为这不是日本人通常出于礼仪上的需要才说的话,而是每一个中国朋友出自内心的意愿。 她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这不仅因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曾为她做媒,使她找到了心上人,更由于这里的人民让她感到是那么地亲近、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