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
远方似乎总是使人向往的。
其实有关的远方,有丑的远方。
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那神秘常使我们幻想:远方的平房变成宫殿,远方的小溪变成大江,远方的雪原变成绿土,远方的强悍变成温驯。
一些最坏的形容词,也可能被加在我们不了解的远方。
山是纵的远方。有限的高峻是无限的诱惑,长年的沉默是不变的磁力,总是使人自动地往它那里去;登高山又有高山,登不完的高山,登不完的向往。跛脚的拜伦以眺望写出对山的感情。对一个爱纵的远方的人来说,只能做山下的青草,而不能做山上的云,也是悲哀的了。
东方! 中国! 曾许久是西洋人心中的远方。想象中的天堂,招引着多少西洋人金碧辉煌的梦想。虽然它不是天堂,但一个研究中国历史的意大利青年仍兴奋地对我说:“我终于来到这里,来到了从小就向往的东方!”
一个最真最善最美的远方一直使人向往,那就是天堂。对天堂的向往长久地影响着西方人的生活,他们渴望通过上帝启示的窄门走进那远方。地狱也是最远的远方,关于它的传说令人恐惧。有人因向往天堂而做好事,有人囚怕进地狱而做好事。远方,常在冥冥中驱策着人们!
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几乎每个人都有远行的冲动。远方的漫游,虽然掺着乡愁,却一直在拓展着人们的胸怀,成熟着人们的思想。司马迁曾漫游远方,为他的《史记》积淀了底蕴。古希腊的两位史学家希罗多德与修昔底德曾漫游远方,从而写出了那么有气魄的历史!年轻时远游埃及,看到了与雅典不同的另一形态的文化,使柏拉图开拓了视野,而影响到他《理想国》的写作。
远方也许像非洲的莽林,布满死亡,也充满生机。远方也许是荒漠,但乐园是开拓了的荒漠。幻想可以点缀生命,但不是人生。曾看过赛克爵士写的《探险史》,那是人类从古到今,用行动去抵达远方的奋斗的记录。如果只是向往,远方依旧是远方,向往永不能成为历史。
无论我们到哪里,天空总在上面。远天的星辰以常年的静默逗人遐思。我们发现一颗星,却另有一颗星。如果人生是无涯的山脉,那么活着就是一连串对远方的向往与朝圣。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另一个远方在呼唤。无穷的远方,有限的生命,多少英雄要以有限的生命去征服无穷的远方,但远方依旧微笑,而英雄却一个个倒下。即便如此,也只管去走自己这段路,英雄的身后自会有新的英雄。
总是有许多人愿舍弃眼前的聿福到远方去,就让他们去吧!不必用佳肴把志在高空的鸟桎梏在笼子里,不管笼子多大,笼子不是天空。
或美或丑,对你,远方仍是温柔而有力的挑战,你去吗 作者从空间的角度写“山是纵的远方”,此外还写了几种“远方”
【参考答案】
空间上,东方是西方的远方;时间上,死是生的远方;抽象意义上,向往的目标是人类前行的远方。
点击查看答案
<上一题
目录
下一题>
热门
试题
单项选择题
下面对第二段中“每一个人体细胞就是一个小生命”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一个人都经历着从生到死的生命活动,而每一个人体细胞恰恰都是人体的组成部分
B.每一个人正常的生命活动都是靠每一个人体细胞维持着的
C.每一个人体细胞都有增殖、成熟、分化、死亡的过程
D.每—个人体细胞都能够一代代地生长、增殖,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问答题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作者在第2段中说“有美的远方,有丑的远方...
下面是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7段中使用司马迁、柏拉图等人的事例,有...
文中提出关于细胞癌变原理的说法,下列不能...
结合文意,说说督邮吴导和县令郭揖不愿拘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