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根据文义,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义和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最正确全面的一项是( )。
A.是人们日常行为的两个阶段,前者是“推己”,是基础,后者是“及人”,是发展。
B.是人们规范自己道德行为的两种模式,前者是被动的,层次低,后者是主动的,层次高。
C.是道德可普遍化要求的两个层次,前者要求不要恶待别人,后者要求要主动帮助别人。
D.是人们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两种方法,前者是考虑自己,后者才是考虑他人。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上一题
目录
下一题>
热门
试题
单项选择题
总观全文,以下对文章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转型时期,仍应要求人们遵守道德的普遍准则,准则的核心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B.在新时期,必须确立和推行中国的“道德黄金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和世界各个民族“待人如己”的准则是一致的,这个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的规范有积极意义。
D.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研究社会道德规范原则时,应当重视对中国传统道德中有益成分的继承与弘扬。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根据全文,以下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行为达到“道德黄金律”的要求,就可以成为一个十全十美的人。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命令的口吻告诉人们:不许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C.“先人后己”是“道德黄金律”的最高层次。
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起来,就是“推己及人”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试题
依次在下列各句中横线处填入所列出的语句,...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根据文意,对“解铃还需系铃人”理解最正确...
根据本文,下列各项不属于文中使用的考古推...
以下不属于人们推测骸骨身份依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