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材料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已届满三年。三年间,中国的GDP增长了25%,进出口总额则奇迹般地翻了一番——就像是坐上了滑梯,中国在全球化的轨道上越行越快。
2004年全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将首次突破万亿美元,达到11000亿美元左右,增长约30%,在全球贸易中的排位有望升至第3位。
材料2
中国企业国际化是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逐步发展起来的。198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为跨国经营试点单位,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进入了自觉推广阶段。1999年初,中央适时地提出了“走出去”的开放战略。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十六大以后,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截至2003年9月底,经商务部批准备案设立在境外的经营类的企业7315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06.47亿美元,涉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足的行业也从初期集中在贸易方面,发展到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工程承包、医疗卫生、旅游服务及咨询服务等领域。一些企业已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比如青岛海尔,在海外已经有13家企业。
尽管中国企业国际化有了很大发展,但与世界跨国企业相比仍有三大弱点:第一,核心技术与自有知识产权方面比较薄弱;第二,缺乏世界品牌;第三,在营销渠道和市场占领方面有缺陷。这三方面是企业走向世界的薄弱环节。
另据联合国统计,中国累计在海外投资有300多亿美元。估计2004年,政府投资加上民间投资,中国在世界上总的投资额可能会超过400亿美元。而美国在全世界的资产总量大约是7万亿美元,日本在全世界的资产总量是35000亿美元。相对于经济发达的国家的规模,我国的规模确实还是很小的。
材料3
商务部目前出台了《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该规定明确指出“国家支持和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赴境外投资开办企业”。今后国有企业赴境外投资开办企业,不再需要向商务部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将享受到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
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大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赋予企业更大的境外经营管理自主权,健全对境外投资企业的监管机制,促进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
请回答:
根据材料3,说明如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参考答案】

但是,还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整体国际竞争力还不强,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的广度和深度还很不够。因......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从1997年到2003年,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是经济过剩,总供给大于总需求,通货紧缩。国家主要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国债,加大基本设施建设规模,扩大信贷规模,以此治理通货紧缩,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2003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回升到9.1%。但是,从2003年后期开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导致煤、电、油、运和建材等主要生产资料供给紧张和价格上涨。货币发行量和贷款规模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同时,由于粮食总产量连续几年下降,导致粮食、肉类和主要副食品价格过快上涨。2004年第一季度,投资增长、信贷增长和通货膨胀出现“三高”趋势,我国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对此,国家财政政策的基调已从“积极”逐步转向“中性”,货币政策已从“稳健”逐步转向“适度从紧”。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国务院发布通知,严格控制农用地向非农建设用地转移。国家还采取措施,增加主要能源等生产资料的有效供给。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的政策措施。 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主要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供给不足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