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感情。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不译作“紊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律”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
以下最能概括此翻译家的主要观点的是()。

A.对别国国名的翻译,中文往往从最美好的感情出发进行翻译,而外文则不是
B.中国人谦虚、中庸,因此自称“中国”
C.外国翻译别国的国名都采用音译,不含有褒贬意义
D.中外对国名的翻译方式有很大区别,相比之下,外文的翻译更简单

热门 试题

单项选择题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趋于强烈,那些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 下列关于“通俗历史热”在当今出现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俗历史以十分平静的讲说形式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了
B.市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业余文化的需求显著增长
C.人们对久远的尘封旧事兴趣日益浓厚,对历史的“求解”欲望趋于强烈
D.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让广大民众难以“卒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