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美国有一家大型养鹿场,养了2000多头鹿。长期以来,群鹿养尊处优,失去一定的抵抗力。有一次,该养鹿场突然发生疫情,鹿子接连死亡,2000多头弱鹿死掉大半。一青年向场主提出一个“引狼入场”的建议,场主采用了他的建议以后,就把20头狼引入鹿场。狼入鹿场以后,弱鹿被食;强鹿奔跑逃命,增强了抵抗力,身体也慢慢强健,鹿场从此恢复了生机。 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不包括( )。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有竞争才有活力
C.为达目的,要勇于牺牲
D.逆境能使人得到充分的锻炼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上一题
目录
下一题>
热门
试题
单项选择题
我想起了张晓风的《武陵人》。晓风袭用了陶渊明的题材,却把那个偶入桃花源的武陵人作为一个单个人细细磨研。他享尽了桃花源的幸福,比照出了原籍武陵的痛苦。但是,奇怪的是,他还是毅然返回。原因是:武陵不是天国,但在武陵的痛苦中,我会想起天国,但在这里,我只会遗忘。忘记了我自己,忘记了身家,忘记了天国,这里的幸福取消了我思索的权利。于是他苦苦寻找,钻出了那个洞口。 这段文字中作者意在说明( )。
A.张晓风的《武陵人》写得很有韵味
B.无忧无虑的生活是要不得的
C.人类应该追求幸福,但不能以迷失自我为代价
D.宁做痛苦的智者,不做快乐的小猪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对中国人来说,“够了”的观念并不陌生,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自古就有“知足常乐”或“过犹不及”的说法。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强调凡事应当有一个合适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事情将不是变得更好,而是要变得糟糕了。所以人不能够放纵自己的贪欲,所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快乐的。实际上,这种观念在西方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就曾经对着雅典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 对这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文化推崇“够了”的观念
B.儒家和道家都强调做事的“度”
C.苏格拉底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
D.中西方在某些观念上还是有相通之处的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试题
与1978年相比,2007年世界货物贸易...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Ⅰ.2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1990年以...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根据材料,可以推断出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