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测定界址点的位置主要有两种方法,即( )法和勘丈法。

A.概略
B.透析
C.坐标反算
D.解析
<上一题 目录 下一题>
热门 试题

单项选择题
如图3-2所示,A、B、P1三点在一条直线上,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0m,20m)、 (20m,30m),实地利用测距仪或钢尺丈量A点到P1点的距离D1为50m,A点到B点的距离为100m。则由截距法可得P1点坐标为()。

A.(10m,15m)
B.(15m,25m)
C.(20m,30m)
D.(25m,35m)

单项选择题
如图3-1,已知A(100m,100m)、B(200m,200m),方位角α0=45°。测量A点到P的水平距离D=38m,观测水平角β=52°。由极坐标法计算界址点P的坐标,其结果是()。

A.(126.87m,126.87m)
B.(123.40m,129.94m)
C.(95.37m,137.73m)
D.(195.37m,237.72m)

相关试题
  • 必须用勘丈值确定界址点位置的情况包括( )。
  • 通常情况下,解析界址点成果包括( )。
  • 下列选项中选出正确的()
  • 解析法测定界址点位置常见的方法包括( )。
  • 利用地籍控制点起算数据和实地观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