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下列关于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材料:
材料1
精神的全部活动就在于我们具有一种能力,可以觉察到不同的对象之间的相似之处或相异之处,相和之处或相违之处。然而这种能力无非就是肉体的感受性本身,因此一切都归结到感觉。
摘自《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材料2
在贝克莱看来,感觉观念是造物主印在人的感官上的,感觉观念不仅构造知识,而且也构成物体。他把物看成是感觉观念,认为物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
材料3
感觉永远只能给我们提供一些例子,也就是特殊的或个别的真理。最明智的人就不那样信赖经验。灵魂原来就包含着多种概念和学说的原则,外界的对象是把这些原则唤醒了。
摘自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上册
材料4
斯宾诺莎把认识和客观对象的符合一致看作是真观念的外在标志,真观念的主要标志,即“内在标志”在于观念自身的清楚明白,而清楚明白的观念纯粹是出于心灵,因此,“真理即是真理自身的标准,又是错误的标准。”
摘自《欧洲哲学范畴简史》
材料5
认识是人对自然界的反映。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完全的反映,而是一系列的抽象过程,即概念、规律等等的构成及形成过程。
摘自《列宁全集》第38卷
请回答:
①分析材料1-5,说明他们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作用的不同态度。
②结合所学原理,评析材料4中的观点:“真理既是真理自身的标准,又是错误的标准。”
③运用所学知识,简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参考答案】

①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作用问题上,材料1和2都夸大了感性认识的作用,因而属于经验论,其中材料1属于唯物主义经验论,材料2......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从前,赵国有个人叫成阳堪。有一次,他们家的房子着火了,因为房子很高,没有梯子蹬不上去。火势非常凶猛,必须马上蹬上房顶灭火。成阳堪就派他儿子到邻居奔水氏的家里去借梯子。 成阳堪的儿子平日里饱读诗书,对礼节之道烂熟于心。此时他穿上衣服,戴上帽子,打扮得整整齐齐,不慌不忙地走到奔水氏家里。主人迎了出来,他连作了三个揖,才缓步登上台阶,进到厅堂里,安静地坐在西边柱子下的客人席位上,丝毫不提一句有关救火的事情。 主人见到年轻的客人这样从容不迫,彬彬有礼,落落大方,一种敬佩之心油然而生,便更加殷勤地招待客人。主人命令仆人摆上宴席,盛情款待这位客人。主人举起酒杯,向客人敬酒。年轻的客人离开座位,站起来喝完了酒。为了表示感激之情,他也举起酒杯,回敬主人。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礼节周到完备。 喝到正高兴的时候,这时候主人开口说话了。他问客人说: “先生大驾光临,真令寒舍蓬荜生辉。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吗?如果有的话,请尽管吩咐,能做到的话,我一定不会推辞。” 听到主人的问话,成阳堪的儿子这才说明了来意。他语气不急不缓地说:“家门不幸,上天降祸到我家,房子着了火,肆虐的烈火烧得正旺。想要爬上高大的房屋去浇水灭火,肋下又没长着翅膀,飞不到房上,只好望着失火的房子号哭。听说你们家里有登高的梯子,可不可以借给我家用呢?如果可以的话,晚生将不胜感激。” 奔水氏听了他的话,大吃一惊,这才知道他家着火了。俗话说水火不留情,怎能这样不紧不慢呢?奔水氏急得直跺脚,说“你怎么这么迂腐呢?假如正在山上野餐,老虎来了,一定赶紧吐出口中没吃完的东西,奔跑逃命;假如正在溪水里洗脚,看见鳄鱼奔来,一定顾不上穿鞋,就光着脚逃命。你家房子已经着火了,这哪里是你作揖礼让的时候啊?我们赶紧去救火吧!” 于是,奔水氏赶紧和仆人抬着梯子,让成阳堪儿子领路,跟在他的后面,往他家跑去。大路太绕远,他们就抄小道跑,小道又崎岖不平,他们深一脚浅一脚,跌倒了爬起来再跑。跑啊跑啊,他们终于跑到了成阳堪的家,抬头一看,房子早已经烧成灰了。 请运用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1)如何理解成阳堪之子在房子被“烧成灰”这—事件中的错误? (2)如何理解奔水氏的那番话?这一事件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