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材料一:
外来打工者带孩子来公办小学报名,却被告知“须在当地买房子”才有报名资格。2011年6月18日8时,B市M镇大杜社小学开始招收外来务工者子女,以此“门槛”,将数十名打工子女拒之门外。为何要设置这样的“门槛”按校方负责人的说法是“学校容量有限,务工人员子女数量超预期”。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报道称,大杜社村仅有这一个公办校,没私立校,教育资源很紧张。
“最大的公平就是教育公平。”温家宝说,在教育上体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国家的政策,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一般来说,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即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
材料二:
教育不公在教育资源的投入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城市教育资源投入较多,但不少农村学校不仅缺乏基本的教学材料,而且缺乏师资、校舍,师资流失严重,相当一批农村中小学至今连基本的办学条件都得不到保障,农村校舍危房师生伤亡事故不断,许多地方的农村教育都是负债运行。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极其不平衡,目前发达的东部地区校舍、教育设施、教师质量等均比不发达的西部贫困地区要好,两者的差别非常明显。同时,重点示范学校与普通学校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重点学校一直都是各级政府投资的重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层层选拔,而非重点学校则是投入少、师资队伍较差、教育质量低下。
根据材料二,概括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具体体现。

【参考答案】

一是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学校缺乏基本的教学材料,缺乏师资、校舍,师资流失严重。二是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