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商务印书馆新近出版的《新华新词语词典》收录了“包二奶”、“泡妞”、“三陪”等一批新词语。有人认为,辞典收录这些明显带有负面信息的词语是不严肃、不恰当的。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下面是质疑者的主要观点。
其一,我们确实无法将代表负面现象的词汇“从人们口中除去”,但不能“从口中除去”的词汇,是否都有理由收入词典如这种说法能够成立,“狗日的”等污言秽语,不都可以进词典了吗
其二,语言是人类思维、表达思想、传递文明的手段;词典,是汇集语言中的词汇,向人们提供释义与相关信息的工具书,既然知道有些词汇传递的是负面信息,怎能说在编撰词典时,不需要对入选词汇承担社会导向和道德评判责任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词汇则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社会变革、科技发展、人们思维的活跃和观念的更新,都会通过新词汇反映出来,历史上每一次大的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新词汇,在改革开放,中外文化交流激荡的过程中更是这样。丁克族、互联网、涨停板、克隆等就是与时俱进中产生的新词语。
【参考答案】
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社会生活中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失,人们观念的改变,是经常发生的,这些都随时在......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