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材料

科学课上,张老师指着实验仪器说:“每个杯子底部都有一团纸,谁能将杯子放入水中而纸不湿呢”学生马上投入到实验中,他们要么将水槽中的水倒出一些,要么给杯子加上个盖,要么在杯中塞些异物。

对学生给予肯定后,张老师故弄玄虚的说:“不添加辅助材料,把杯子倒着放入水中,纸也不会湿,你们信吗”同学们个个惊得睁大了眼晴。

学生疑惑道:“倒着放还能不湿”

张老师:“能”。

学生又动了起来,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失败了。大家再次将疑惑的目光投向张老师,张老师回以肯定、鼓励的目光。

突然,一个男生喊了起来:“老师,我成功了!没湿!纸真的没湿!”

“老师,我也成功了!”

“我也成功了!”

趁着大家那股高兴劲儿,张老师话锋一转:“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当然有了,为什么杯子倒扣在水中,杯子都被水没了,而纸却不湿”有学生急迫地问。

张老师启发道:“大家想一想,你们最初的实验,纸为什么湿了,后来又为什么没湿呢再动手试一试仔细观察。”

同学们歪着身,瞪大眼,聚精会神的反复实验着:竖着将杯子倒扣在水中纸不湿;倾斜着将杯子放入水中纸变湿;先竖着将杯子倒扣在水中,再将杯子倾斜时有气泡产生,纸变湿。

同学们跳跃起来:“原因找到了,有气泡说明杯中有空气,有空气占据着空间,纸才不湿。

……

张老师后来在备课本中写道: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的思考质疑,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

材料中张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恰当的,遵循了新时期国家提倡的教师观的相关要求。(1)教师观认为,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