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说歌星会唱歌,人们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但说沙子会唱歌,恐怕有人就会认为这是大白天说梦话。天地之大,无奇不有,世界上的确有会唱歌的沙子。
当今世界上,人们一般把会唱歌的沙子称为鸣沙。也有的地方称为响沙、哨沙、音乐沙。它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海滩和沙漠之中。我国敦煌莫高窟附近的鸣沙山,在风的吹拂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能发出音乐般动听的声音。这种自然现象曾引起全世界许多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一百多年来,他们先后提出过“空气振动说”“摩擦静电说”“水分共鸣箱说”等多种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不久前,有的外国科学家还提出鸣沙发声与其表面的化学物质有关系。这些理论虽说各有一定道理,但都没有真正揭示鸣沙唱歌的根本原因。
最近,中国科学家们用极具说服力的实验证据揭开了鸣沙唱歌的奥秘。他们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发现电子显微镜下的鸣沙颗粒与普通沙粒完全不同,在沙粒光滑的表面上有很多蜂窝状小孔洞,这些小孔洞正是鸣沙发出响声的关键。鸣沙表面的小孔洞形成了众多的“共鸣箱”,当鸣沙颗粒之间相互碰撞时,摩擦产生的细小声音被这些“共鸣箱”放大,从而发出动听悦耳的音乐。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鸣沙发声完全取决于沙粒表面的物理结构。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一结论,科学家们又将各种不发声的普通沙粒、玻璃珠、有机树脂颗粒等进行表现处理,使其与鸣沙颗粒的表面结构相似,结果这些颗粒都发出了和鸣沙一样的乐声。
中国科学家们正确揭示鸣沙唱歌的秘密说明了什么请用认识论有关原理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这件事再清楚不过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哲学道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虽然本质总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但现象本身......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0年5月,侵入法国的德国侵略军的两支坦克军团,如入无人之境,势如破竹,不到4天便完成了对马其诺防线的迂回突破。与此同时,英法比联军节节败退。5月23日黄昏,约40万溃败联军被德军两支坦克军团围困在法国敦刻尔克附近宽10千米、长50千米的狭小三角地带,联军危在旦夕。 但是,令人料想不到的是,5月23日深夜,一纸由希特勒亲自签名的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传到了德国坦克军团将军们的手中,部队停止攻击。 一纸手令让英法比联军获得了3天的宝贵时间,代号为“发动机”的大撤退行动迅速展开,从英国征集来的850艘大小舰船迅速抢运联军渡过了海峡。 5月26日晚,在德国坦克军团的一再请求下,统帅部才下令恢复攻击。但一切都已为时太晚,3天改变了联军的命运,英法比联军保存了34万精锐军队。 在决定战争命运的关键时刻,希特勒为何命令德军“停止攻击”呢看来,地图误导了希特勒。希特勒看到地图上加莱和敦刻尔克周围全是沼泽地和泥潭(实际上已干涸),害怕坦克队受损严重,影响到对法军的征服,于是下令停止攻击。 1943年11月,美军准备在被日本占领的太平洋上的小岛塔腊瓦登陆。由于当时美军指挥部使用的是一张100多年前绘制的旧水图,结果美军登陆舰到达塔腊瓦岛海岸时,已淤浅的港湾使登陆舰不能靠岸,海军陆战部队士兵只得涉水登陆,美军部队暴露在日军火力面前,成了日军炮火无情攻击的目标。这张过时的旧水图,使美军付出了死亡3000多名士兵的高昂代价。 请回答: (1)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希特勒为什么未能实现其于敦刻尔克全歼英法比联军的目的,美军为什么付出死亡3000多名士兵的高昂代价。 (2) 运用辩证法有关原理分析英法比联军为什么能在万分危机情况下将34万精锐部队保存下来并运回英国本土。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