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从费城出发前,我们就通了电话。一下车,他已经在站上等了。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拥抱之后,他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他当年那股调皮劲显然还没改。我问起枣核的用途,他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倘若在中国,这里一定会有枫城之称。过了几个坳,他朝枫树丛中一座三层小楼指了指说:“喏,到了。”汽车拐进草坪,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
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学生物化学的老伴儿在一家研究所里做营养试验。
他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他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他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他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他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他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籽,试种一下。”
接着,他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穿过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他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他告诉我,时常在月夜,他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萧乾《枣核》)
“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所描写的是:
A.红花
B.夕阳
C.枫叶
D.晚霞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上一题
目录
下一题>
热门
试题
单项选择题
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太阳以轰响的光彩……
——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太阳跳出地平线时给人的那种震惊感、辉煌感表现得动人可感。
B.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使说理的文章更加生动引人。
C.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水花的颜色、形状和动态。
D.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山势起伏而又微不足道。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1953年从同济大学毕业分配到大桥局工作,参加或主持过武汉、南京、九江、钱塘江二桥等长江大桥的设计和建设。
B.因为没有学过市政,我不很懂得什么叫“市容”。
C.可是,当他迈着踉跄的脚步,经过老陈原来的办公室时,却闻到扑鼻的酒香、刺耳的狂笑,窗口上那前仰后合的黑影,使他头皮发炸。
D.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戏文概论》,是我国著名南戏专家钱南扬先生几十年的总结研究成果,书中论述了戏剧结构和声腔变化等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试题
郦道元的著作《水经注》一书的性质是:
给“不会飞翔的鸟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是指:
“于今日的教育之中,也当有积极意义”是指:
据原文所给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