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980年,山西省左权县的一位农民为灭虱子,在被子上洒了敌百虫,致使两个小孩中毒,后经抢救脱险。然而,这位农民并没有听从医生关于这床被子不能继续使用的劝告,以为碱能去污必能去毒,用碱水洗后继续使用。敌百虫本是低毒剂,然而和碱相遇后发生化学反应,变成了剧毒的敌敌畏,致使两个小孩再次中毒,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材料2 1987年某日,某建筑工地发生了40多名民工中毒的事件,其原因是:当天中午,炊事员做饭时发现盐没有了,就去搅拌机房拿了一些“防冻盐”(亚硝酸钠)。“防冻盐”是有毒的,结果酿成大祸。事后询问当事人,当事人说道:“我觉得‘防冻盐’也是盐,做饭时放点儿没关系。”
请回答:
(1)材料1与材料2中的当事人为什么会酿成灾祸他们所犯的共同的错误是什么
(2)这两段材料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材料1中的那位农民,主观上认定碱能去污也一定能去毒,然后把主观想像强加给客观实际,这是典型的用人的主观决定客观的主......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解析 ↓↓↓)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关于时空观的材料:材料1 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它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它又可以名之曰“延续性”。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和不动的。 摘“《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材料2 在这个研究过程里,我们将会发现感性直观有两个纯形式,它们是先天知识的原则,这两个纯形式就是空间和时间。……空间不是一个从外部经验得来的经验。正相反,这外部经验本身只是通过我们所设想的空间观念才有可能。时间不是从任何经验得来的经验概念。……只有在时间这个前提之下,我们才能表象许多东西在同一时间存在(同时地)或在不同时间里存在(继续地)。 摘自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材料3 运动尺子的缩短和运动时钟的变慢效应,都是相对论时空的基本属性,与物体内部结构无关。 摘自爱因斯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材料4 人类妁时空观念是相对的,但绝对真理是由这些相对的观念构成的;这些相对的观念在发展中走向绝对真理,接近绝对真理。正如关于物质的构造和运动形式的科学知识的可变性并没有推翻外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一样,人类的时空观念的可变性也没有推翻空间和时间的客观实在性。 摘自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请回答: ①比较材料1、2和3,简述其时空观的区别与联系。 ②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原理,指出时空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含义。 ③分析材料4,说明“人类的时空观念是相对的”的原因。
问答题
选做题Ⅰ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 试分析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选做题Ⅱ 下面有三个哲学寓言的材料; 材料1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水中,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引自《吕氏春秋·察今》 材料2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有千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其所以败也。 —引自《吕氏春秋·察今》 材料3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骨卑,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引自《淮南子·人间训》 请回答: (1)材料1刻舟求剑和材料2楚人过河两则哲学寓言的含义是什么其教训是什么 (2)材料3塞翁失马的哲学寓言的含义是什么合理之处和不可取之处是什么 (3)上述三则哲学寓言对人们的思想方法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