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被告人:刘某某,男,26岁,某车辆厂工人。   犯罪嫌疑人:于某,男,21岁,某车辆厂司机。   刘某某,偷盗成性,2001年元月某日晚在北大学生宿舍伺机行窃,被保安人员发现后,带到派出所询问,刘某某拒不说明其姓名、住址、职业、籍贯等情况,派出所即对其先行拘留。夜间,刘某某乘看守人员不备,逃离派出所。   第二天晚上,刘某某约好友于某出去玩,在路上截住一辆“面的”,声称要去上地村,当车行至行人稀少处时,刘某某操起一把小锤,猛砸司机的手腕,并将司机推倒在车下,让于某开车,企图逃走。司机呼救,于某发现后面有人追来,弃车逃走,刘某某、于某均被群众抓获。经医院检查,“面的”司机的腿被打断。   公安机关以刘某某、于某共同抢劫罪,移送起诉,检察机关在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第三天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辩护律师查阅了诉讼文书、医生鉴定材料,并直接找到“面的”司机搜集有关犯罪嫌疑人的情况。   人民检察院审查移送起诉意见后,对刘某某以抢劫罪提出公诉,对于某作出不起诉决定,一审法院经过审理判决刘某某有期徒刑3年。“面的”司机认为量刑较轻,在判决生效前向人民法院递交了请求抗诉状。 辩护律师未通过检察机关,直接找被害人了解案情的作法是否正确

【参考答案】

《刑事诉讼法》第37条第2款规定:"辩护律师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许可,并且经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同意......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材料一:有报告显示,在网络游戏中,61%的玩家有过装备和虚拟物品被盗的经历。其中,被盗号的占33%,被黑客攻击的占6%。在报纸上,我们几乎隔不了几天就能看到一条有关玩家虚拟财产失窃的消息。一位软件工程师曾指出,网络游戏其实就是一组电脑程序,其中必然存在或大或小的程序漏洞,并且网络游戏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是无法以文本的形式保存下来的,一旦游戏出现故障,游戏现状是无法得到精确恢复的,玩家的虚拟道具就存在“消失”的危险。《E时代周报》曾报道过虚拟财产交易中的三种陷阱:鱼目混珠、请君入瓮及巧取豪夺。最近,一位 MU玩家就被这些方法骗走了约三十六万元的人民币。目前,比较常见的还有因为使用“外挂”和“私服”而被厂商封号的情况。其中,最著名的无外乎长沙发生的吴某起诉厂商的官司。材料二:四川某男青年利用高科技软件在网络上盗窃了一百多个《传奇》游戏的ID号,并把号上的虚拟装备挂在网上进行现金交易。警方将该男子抓获后,只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武汉3名男子在网上卖游戏里的“兵器”,收到对方“寄”来的游戏币3000元,不料还未下网,“钱”已被盗。报警后,民警称,网络游戏中虚拟的“钱”,不能等同于真正的钱,不受法律保护,遂对此类“盗窃案”拒绝立案侦查。 请谈谈你对上述两个材料的看法。答题要求:1.运用掌握的法学和社会知识阐释你的观点和理由;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达准确;3.字数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