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某监理单位承担了一工业项目的施工监理工作。经过招标,建设单位选择了甲、乙施工单位分别承担A、B标段工程的施工,并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分别和甲、乙施工单位签订了施工合同。建设单位与乙施工单位在合同中约定,B标段所需的部分设备由建设单位负责采购。乙施工单位按照正常的程序将B标段的安装工程分包给丙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建设单位在采购B标段的锅炉设备时,设备生产厂商提出由自己的施工队伍进行安装更能保证质量,建设单位便与设备生产厂商签订了供货和安装合同并通知了监理单位和乙施工单位。
事件2:总监理工程师根据现场反馈信息及质量记录分析,对A标段某部位隐蔽工程的质量有怀疑,随即指令甲施工单位暂停施工,并要求剥离检验。甲施工单位称:该部位隐蔽工程已经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若剥离检验,监理单位需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并相应延长工期。
事件3:专业监理工程师对B标段进场的配电设备进行检验时,发现山建设单位采购的某设备不合格,建设单位对该设备进行了更换,从而导致丙施工单位停下。因此,丙施工单位致函监理单位,要求补偿其被迫停工所遭受的损失并延长工期。
[问题]
1.请画出建设单位开始设备采购之前该项目各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图。
2.在事件1中,建设单位将设备交由厂商安装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3.在事件1中,若乙施工单位同意由该设备生产厂商的施工队伍安装该设备,监理单位应该如何处理?
4.在事件2中,总监理工程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试分析剥离检验的可能结果及总监理工程师相应的处理方法。
5.在事件3中,丙施工单位的索赔要求是否应该向监理单位提出,为什么对该索赔事件应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1.建设单位开始设备采购之前该项目各主体的合同关系如下图所示。

2.建设单位将设备交由厂商安装的做......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某工程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了中标单位并签订合同。 1.该工程合同条款中部分规定如下: (1)由于设计未完成,承包范围内待实施的工程虽然性质明确,但工程量还难以确定,双方商定拟采用总价合同形式签订施工合同,以减少双方的风险。 (2)施工单位按建设单位代表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组织施工,施工单位不承担因此引起的工期延误和费用增加的责任。 (3)甲方向施工单位提供场地的工程地质和地下主要管网线路资料,供施工单位参考使用。 (4)建设单位不能将工程转包,但允许分包,也允许分包单位将分包的工程再次分包给其他施工单位。 2.在施工招标文件中,按工期定额计算,该工程工期为573天。但在施工合同中,双方约定:开工日期为2002年12月15日,竣工日期为2004年7月25日,日历天数为586天。 3.在工程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以下情况: (1)工程进行到第6个月时,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出通知,指令压缩国家基建投资,要求某些建设项目暂停施工。该工程项目属于指令停工下马项目,因此,业主向承包商提出暂时中止合同实施的通知。承包商按要求暂停施工。 (2)复工后在工程后期,工地遭遇当地百年罕见的台风的袭击,工程被迫暂停施工,部分已完工程受损,现场场地遭到破坏,最终使工期拖延了2个月。 [问题] 1.该工程合同条款中约定的总价合同形式是否恰当请说明原因。 2.该工程合同条款中除合同价形式的约定外,还有哪些条款存在不妥之处请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3.本工程的合同工期应为多少天为什么? 4.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国务院通知和台风袭击引起的暂停施工问题应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