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案例六: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岁,已婚,大学文化程度,某公司业务经理。
案例介绍:求助者父母的家在郊区,自己结婚后在市内购房生活,平时与父母、哥哥、姐姐的关系很融洽。因城市改造,求助者父母的房子被拆迁了,得到了两套房子和大笔拆迁款。求助者的父母自己住一套房子,另一套给了儿子,拆迁款没有分配。求助者提出建议,房子可以给哥哥,但拆迁款应该兄妹三人平分,但父母没有同意。求助者怪罪父母偏心,怪罪姐姐不和自己站在一条线上。为此与父母、哥哥、姐姐产生矛盾。求助者非常生气,内心苦恼,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
求助者:我父母家拆迁了。房子给了我哥哥就算了,可拆迁款总得三人平分吧,可我父母就是不听我的,我父母偏心,一心想着儿子,我哥分到了房子,占了便宜还卖乖,说我惦记父母的财产,我姐是想要钱不想出头。多年来我为家里付出很多,孝敬父母,母亲病了我陪床近一个月。侄女上大学时周末都在我家里过,我为她找工作四处张罗。我为父母和哥哥姐姐付出很多,他们怎么能这样对我呢?我很寒心,越想越生气!为这些事我们现在关系很紧张,经常吵架。
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也知道了你内心的想法,你很孝顺,过去为父母哥哥姐姐付出了很多,这次因为拆迁的事与他们产生了矛盾,这让你非常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对啊,就是这样的。
心理咨询师:咱们前面商定的咨询目标是减轻你的情绪困扰,现在先看看你是怎么生气的吧。
求助者:怎么生的气?当然是他们这样对我让我伤心、让我生气,如果他们听我的,按照我说的做了,我怎么会生气?
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如果他们听你的,按你的要求做了,你就不生气了。按你所说,你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
求助者:对呀,我这么做是合情合理的,他们怎么就是不听呢?
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信奉的是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
求助者:对啊,应该的呀。
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对你怎样要求,你肯定按别人要求的去做。你丈大让你不要唠叨,你肯定马上住嘴,你女儿要求你给钱做整容,你肯定就出钱。
求助者:(沉默)……不对,那怎么成呢?我丈夫做事很粗心,当然得说啦,我女儿小小年纪,怎么能做整容呢!
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一个人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而你实际上并没有按照你丈夫、女儿的要求去做,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
求助者:(沉默)……他们要求的不对,当然不应该听了。
心理咨询师:你看,尽管别人对你有要求,可你实际上并没有按别人要求的去做。
求助者:好像是的。
心理咨询师:你提出要求,别人就应该按你所说的去做,而别人提出要求,你却可以不按别人的要求去做,同样是提出要求,却有不同的结果,这怎么解释呢?
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呀。
心理咨询师:可你父母、哥哥也认为他们说的是对的。
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有些明白了,就是当人提出要求时,别人可以不按要求去做?
心理咨询师:是的,你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你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不合理的信念会造成你的情绪困扰,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例如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的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我明白了,实际上就是我提出要求,别人可以听,也可能不听,我要能接受两种可能,就不会生气了。心理咨询师的最后一段话,表明所处的咨询阶段是()。单选

A.寻找不合理信念
B.对不合理信念进行修通
C.帮助求助者领悟
D.实施对求助者的再教育
热门 试题

单项选择题
案例八: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3岁,某公司职工。案例介绍:求助者自述最近一段时间总是莫名地担忧和害怕,失眠,经常做噩梦,感觉非常痛苦。当问及症状产生的原因时,求助者不愿回答,由母亲代为叙述。并且在母亲讲述事件的时候,求助者走出咨询室,在另外的屋子里等候。母亲说求助者在一家大型公司担任前台接待工作,地点为一高层建筑的一楼大堂。几个月前的一个上午,求助者听到楼上传来惊叫声,紧接着听到身后不远的拐角处“嘭”的一声,她和一名同事急忙跑过去,看到地上趴着一个人,身下流了一大滩血。求助者当时一边安抚身边的同伴,一边打电话通知自己的领导,之后又帮忙维护现场秩序。在其后的一段时间里,求助者一直能够正常地生活和工作,只是在上下班时会躲开出事地点而从大楼的另外一个门出入。但是最近开始害怕大的房子,如果不得不身在其中,她一定要待在房子的一个角落,使自己能够一眼看清整个屋子;经常会被关门声或突如其来的声响惊吓;晚上睡觉不能关灯,否则精神紧张难以入睡;经常做噩梦。以前求助者是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女孩,喜欢和男朋友逛街,有时间就会陪父母聊天、讲单位里的事情。但最近工作之余不愿意出门,不爱多说话,与男友的关系也疏远了。在事件发生之后,求助者向公司申请调换了工作岗位。由母亲陪同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神情疲惫,情绪低落,不愿回忆自己所经历的事件。求助者目前的主要表现是( )。单选
A.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
B.意识障碍
C.植物神经过度兴奋
D.情绪脆弱
单项选择题
案例五: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岁,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自幼生长在农村,半年前考入市里的中学。学校的教室和宿舍都在楼房里,求助者第一次在窗边站立时非常害怕。有一次和同学参观电视塔,求助者站在瞭望平台上内心极其恐惧,出现胸闷、心慌、全身发抖、手脚出冷汗等症状,几乎瘫坐在地上。从此以后求助者不敢在窗边站立,不敢到楼顶晒被子。学校为了保护学生视力,一定时间后就要轮换座位,求助者轮到自己到窗边时,无论如何都要找老师要求换座位。求助者自己也明明知道坐在窗边不会掉下去,实际上没有什么好怕的,也曾逼着自己站在窗边,但最终都因害怕而失败。后来甚至不敢和同学去看电影,到商店购物。求助者恨自己胆小,担心今后的学业与生活,内心非常痛苦。求助者现在无法安心学习,情绪很低落,甚至想回到农村学校去,但又不甘心失去在市里的学习机会,迫切要求解决“恐惧”的问题,摆脱痛苦,在老师陪同下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家在农村,从小懂事听话,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学习勤奋,人际关系良好。求助者在操场上和一楼餐厅里感觉良好。在实施系统脱敏时,理想的焦虑等级之间的级差应该是()。单选
A.最大的
B.均匀的
C.最小的
D.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