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从中国文学发展史来看,骈文对于先秦两汉的散文是一个反动,而古文又是对于骈文的一个反动。因此,由骈文发展到古文是否定之否定。
②魏晋六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骈文的特点就是自觉追求形式美:对偶、声律、用典、藻饰。这正体现了文学自觉的要求和价值观。当时,这种刻意追求文学形式美的普遍风尚,一方面推动了文学形式美的自觉追求,促进了文学独立品格的建立,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形式上的僵化和内容上的空洞。其流弊愈益升为主流,最后形成了散文发展的桎梏。因此,从初唐开始,出现了突破骈文束缚的古文运动,到中唐的韩愈、柳宗元而集其大成,形成了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运动潮流。从此,直到明清,古文仍是散文的主流。
③这里所谓的古文是指区别于骈文的先秦两汉古文。古文运动的基本内容是:在内容上主张“文以明道”,“文以载道”,也就是用儒家之“道”来充实文章的内容,除骈文浮华空疏的文风;在形式上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除“炳炳,务采色,夸声音”的骈风。因此,所谓“复古”是名,创新才是实。韩愈主张“唯陈言之务去”、“词必己出”、“文从字顺”,都说明古文运动的宗旨在于革新,在于创立一种文道结合,能自由表现思想的新文体,以取代形式僵化的骈体文。从理论到实践,韩、柳都有很大的功绩。古文运动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影响深远。
④这里仅以偶句散句的使用来说明古文的特点。古文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反对骈偶充塞,而又不完全绝骈弃偶。《师说》、《捕蛇者说》中就有偶句,只是不刻意追求而已。再如,《醉翁亭记》写四时景物“野芳发而幽香(春),佳木秀而繁阴(夏),风霜高洁(秋),水落而石出(冬)者,山间之四时也”。前两句是对偶,后两句是本可以写成“风高霜洁,水落石出”,就成了对偶。这里有意拆为散句,反显出语句的灵巧活泼。
⑤但是,唐宋的古文家们对骈文改其弊有余,取其长不足。他们不是把古文与骈文看成互补关系,而是自筑樊篱,拒骈文于门外,对于兼收并蓄,熔铸骈文之长的作品往往还采取讥讽的态度,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是融合骈文之长的古文佳作。文中大量间杂了偶句,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而且还很讲究词藻的艳丽,如对风饰以“阴”,风叫声称“怒号”,鱼称“锦鳞”,波光称“耀金”,水中月影称“沉璧”,采用通感、拟人、借代、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这些都不同于古文简单质朴的风格,但在当时却受到不应有的讥讽,这就未免成了偏见。 从第②段和第③段,“古文”与“骈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骈文重在追求形式,古文重在追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