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材料:
材料1
2003年的春天,当全党和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降临到我们的头上,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一次考验和锤炼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这就是抗击非典的斗争。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无形长城迅速筑起:领导干部临危不惧,深入一线;共产党员迎难而上,冲锋在前;白衣战士日夜奋战,视死如归;科技人员携手共进,并肩战斗;祖国大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事实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危难之中见精神;事实给世人一个鲜明的昭示:我们的党和国家、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是任何危难都压不倒的。
摘自“人民日报”2003年5月15日“危难之中见精神”
材料2
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是在我们祖国和民族的危难中诞生,在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成长壮大、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我们党聚集了千千万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大无畏气概,排除万难,一往无前,谱写一曲又一曲惊天动地的壮歌,诠释着危难之中见精神的深刻内涵。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就是民族精神不断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
资料来源同上
材料3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 中国人民不仅从来不在侵略者面前低头,从来不在自然灾害面前退却,而且还在同各种敌人和困难进行百折不挠的斗争中造就了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更坚强。越是遇到危难,这种精神越发放射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疾风知劲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凤”、“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等,就是对危险之中见精神的写照和赞美。
资料来源同上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从认识论上分析说明危难之中见精神。
(2)依据材料2,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说明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必将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3)依据材料3,从价值观上分析说明危难之中见精神。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1)危难之中见精神,从认识论上讲,就是不断认识真理、在改造世界中掌握客观规律。客观世界在矛盾中......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一个新的经济强国正在亚洲崛起:这个经济强国有着强大的现在,而且有着更加重要的未来。适应中国的崛起很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中国的崛起预示着全球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将发生重大变化,其程度不亚于工业革命或随后美国崛起所带来的变化。 ——摘自2003年12月29日英国《金融时报》 材料2 中国的崛起威胁着东亚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亦即“飞雁模式”。 中国不是“雁”,它在生产简单产品的同时又生产先进的产品,既有简单的绒毛玩具,又有集成电路。中国按一种可决定全球物价的尺度生产跨越整个价值链的各种产品,这引起了东亚国家的不安。 ——摘自2001年8月25日英国《经济学家》 请回答: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崛起的发展道路及对世界的影响。 选做题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大量的伤亡和破坏再次证明,伊斯兰恐怖分子在全球反恐战争中设法生存下来。新的圣战组织不断涌现,美国及其盟友甚至来不及逮捕和追杀他们。反恐专家相信,由本,拉登领导的旧的“基地”组织正在衰亡,更加捉摸不定的新一代极端分子已接过大旗。连那些专门负责追踪恐怖分子的官员也无法识别这些新的圣战者,这些人通过马德里爆炸案证明,他们能够在酝酿阴谋的同时躲过侦察。没人知道他们接下去会袭击哪里。 ——摘自2004年3月29日美国《时代》周刊 材料2 2004年,我们将继续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工作,与此同时,我们也下决心把总统实现中东和平与民主的目标变成现实。……我们还将支持伊朗人民和其他生活在暴政下的人争取自由。这场斗争不会局限于中东地区。我们将努力催生一个自由古巴的出现,并推动那些人民没有自由的国家进行民主改革。我们还决心支持拉美、欧洲、亚洲和非洲新近崛起的民主国家。巩固许多新兴但大都脆弱的民主国家的自由将成为各地人民的心愿,我们要确保21世纪成为一个全世界自由的世纪。 ——摘自2004年1月1日美国《纽约时报》 请回答: (1)用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分析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及武力反恐的做法是否可消除恐怖主义。 (2)分析冷战后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