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一个新的经济强国正在亚洲崛起:这个经济强国有着强大的现在,而且有着更加重要的未来。适应中国的崛起很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中国的崛起预示着全球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将发生重大变化,其程度不亚于工业革命或随后美国崛起所带来的变化。
——摘自2003年12月29日英国《金融时报》
材料2
中国的崛起威胁着东亚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亦即“飞雁模式”。 中国不是“雁”,它在生产简单产品的同时又生产先进的产品,既有简单的绒毛玩具,又有集成电路。中国按一种可决定全球物价的尺度生产跨越整个价值链的各种产品,这引起了东亚国家的不安。
——摘自2001年8月25日英国《经济学家》
请回答: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崛起的发展道路及对世界的影响。
选做题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大量的伤亡和破坏再次证明,伊斯兰恐怖分子在全球反恐战争中设法生存下来。新的圣战组织不断涌现,美国及其盟友甚至来不及逮捕和追杀他们。反恐专家相信,由本,拉登领导的旧的“基地”组织正在衰亡,更加捉摸不定的新一代极端分子已接过大旗。连那些专门负责追踪恐怖分子的官员也无法识别这些新的圣战者,这些人通过马德里爆炸案证明,他们能够在酝酿阴谋的同时躲过侦察。没人知道他们接下去会袭击哪里。
——摘自2004年3月29日美国《时代》周刊
材料2
2004年,我们将继续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工作,与此同时,我们也下决心把总统实现中东和平与民主的目标变成现实。……我们还将支持伊朗人民和其他生活在暴政下的人争取自由。这场斗争不会局限于中东地区。我们将努力催生一个自由古巴的出现,并推动那些人民没有自由的国家进行民主改革。我们还决心支持拉美、欧洲、亚洲和非洲新近崛起的民主国家。巩固许多新兴但大都脆弱的民主国家的自由将成为各地人民的心愿,我们要确保21世纪成为一个全世界自由的世纪。
——摘自2004年1月1日美国《纽约时报》
请回答:
(1)用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分析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及武力反恐的做法是否可消除恐怖主义。
(2)分析冷战后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选做题Ⅰ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获得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对于中国的这一变化,国际上有......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1 中国之资产阶级的发展,导源于帝国主义的侵入,亦就不得不成为帝国主义的对抗力。这些对抗力之中,劳动阶级固然因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特性而尚弱,现在只有民族主义的觉悟;然而资产阶级之弱更甚于劳动阶级。外国资本的侵略却正在日益加紧,自然而然促成反对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劳动阶级的革命运动之第一步,在中国现时经济状况之下,便表示于民族主义运动之中;然而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运动,更非有劳动阶级的革命行动不能成功。 ——摘自瞿秋白《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1923年6月2日) 材料2 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买办、地主阶级(即与帝国主义、军阀有密切关系之中国大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右翼),实现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的联合统治,即革命民众的统治。 ——摘自毛泽东《答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问》(1925年11月21日) 材料3 如果说,我们过去的政府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那末,从现在起,应当改变为除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 ——摘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2月27日) 材料4 所以,无论如何,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这些阶级,或者已经觉悟,或者正在觉悟起来,他们必然要成为中华民族共和国的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的基本部分,而无产阶级则是领导的力量。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族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请回答: (1)阅读材料1,给予简要的评价。 (2)比较材料1和材料2,简述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3)结合材料2、3、4,指出他们观点的共同之处。 (4)分析这四段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成就。
问答题
下列是有关收入分配差距的材料: 材料1 长沙市企业调查队的一次抽样调查表明,这些年来,该市各行业之间的职工工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特别是一些垄断性行业的职工收入明显偏高,而且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在调查的16个行业中,航空业、烟草制造业、文教、出版业、电力生产业、电信业等一些国家垄断性行业年均工资水平居前位,而煤矿开采业、制造业等一些盈利能力较弱、竞争激烈的行业年均工资水平则处于末位。 1999年,长沙行业工资最高与最低差距为25174.7元,2000年,差距为30711.7元,高低差距比例由6.55:1扩大到6.81:1。 从人均年工资的增幅看,工资高的行业基数大,增长幅度亦大,而工资低的行业基数小,增长幅度亦小,个别行业甚至出现下降的现象。一些垄断性行业的工资增幅达到了20.2%至31%,而日用电器制造业、煤矿开采业工资却呈降势。 ——摘自YKCYDT089——长沙行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材料2 我国收入差距拉大过程,如果从1985年算起,已经持续20年了,差距继续拉大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到目前为止,差距拉得过大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居民收入情况看,基尼系数已从1995年的0.389上升到2002年的0.435,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城乡差距从1985~2003年的 18年间快速扩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3%,而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3.2:1,加上各种福利差距,实际达到6:1。尽管去年中央采取了多项重大措施,使农民人均收入增加了300元,但城市人均收入增加900元,城乡差距仍在继续扩大。从地区差距看,2003年东部地区人均GDP分别相当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1.91倍和2.38倍。公务员的工资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差别也太大。 ——摘自http: fiance.sina.com.cn 2005年5月9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3 “居民收入分配预警系统”显示,2003年城镇居民内部总体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其评价指数为 69分,低于70分的“黄灯”警戒线。城镇居民最高组与最低组之间的收入之比从2002年的5.2:1扩大到2003年的5.4:1。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城乡收入差距评分从1980年的80分左右下降到2003年的72.7,接近“黄灯”警戒线。1980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 2.5倍,到2003年该比例扩大到3.23。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贫富悬殊的评价指数为64分,已接近60分的“红灯”警戒线。1992年贫困农民的收入上限与一般农民之比为1:2.45,2004年扩大到1:4.39。研究组专家据此提出,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农民收入过低问题,更明确地说是农民中低收入者的收入问题。 ——摘自贵州信息港2005年8月19日 请回答: (1)材料1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 (2)材料2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3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结合材料1-3,谈谈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大应采取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