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下列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一组材料: 材料1 尽管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发展过程非常曲折,但50年来的实践却雄辩地证明了它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作用。自50年代初期相继建立的劳动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待抚恤、公费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使亿万国民在各种灾祸及贫困面前免除了生存危机。自1990年起,全国人大加强了与社会保障相关的立法工作,先后通过了《残疾人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公益事业损赠法》等;国务院则在继1991年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后,不仅制定了失业保险条例、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条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等法规,还制定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及深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镇住房福利制度改革政策,制定并实施了大规模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等,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由此走上改革创新的发展道路。                  ——摘自《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光明日报》1999年11月29日 材料2 “九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到去年底,95%的下岗职工领到了基本生活费,78.9%的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了养老金,81%的地市实施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摘自《积极扩大就业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央视国际网站 材料3 2003年末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今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将控制在4.7%。据了解,2003年底我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到10373万人,比1998年底增加1400多万人。目前,我国领取失业保险的人数近450万人,比1998年增长7倍,失业保险已成为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的主要形式。                  ——摘自《我国探索失业调控方法将建立失业调控政策体系》, 《中国青年报》2004年4月7日 材料4 《中国民政》最近刊文列举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一、概念使用和某些提法相当混乱,不少保障项目定性不清、目标不准,没有具体的实施步骤。比如,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内涵交叉,经常混用;住房救助演变成部分人新的社会神福利;发行彩票被定义为弥补政府财政不足的重要手段,等等。二、部门之间、制度之间、上下级之间缺乏沟通、缺乏协调,导致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层次性不强,破碎感明显,甚至出现某项保障制度受重视的程度随着不同社会群体政治呼声的大小、部门势力的大小或者个人影响的大小而发生变化的情况。三、非制度化特征十分明显,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具有明显的应急特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四、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结构性缺陷,比如社会保障只覆盖城市而不包括农村等赞美。五、社会保障工作的专业化不平不高。                  ——摘自《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的若干问题》, 网易(www.163.com)2002年12月2日 材料5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近日说,建立健全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障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着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一是人口老龄化。在退休人员每年以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全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已经从1998年的100多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400亿元左右。预计到本世纪30年代,我国老龄化将达到高峰,届时城镇的养老和医疗费用会进一步加重。二是城镇化。未来十几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由此带来的首先是转移劳动力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三是就业形式多样化。传统的以“单位”为本位的社会保障体系不能适应这种分散化、流动性强的就业格局,为数众多的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尚未纳入覆盖范围。……                  ——摘自《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来自四个方面的挑战》,新华网2004年6月7日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联系材料1、2、3说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成就。 (2)如何理解材料1所说的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作用。”当前我国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3)联系材料4、5,说明应当如何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参考答案】

(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成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一是,形成了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为主......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反映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几则故事材料1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头母牛。这家主人因事要请客,准备挤些牛奶下来,供招待客人之用。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离请客还有一个月,如果预先把牛奶挤下来,积存多了,牛奶容易变质发酸,也不便于保藏,不如就利用牛肚皮暂时储藏一下,临到请客时一次挤出,到时牛奶既多又鲜,岂不妙哉于是,主人就把母牛和那头小牛隔离开来,停止了挤奶。转眼间,请客的日子到了,客人们纷纷光临。主人把母牛从牛棚里牵出来派用场,却什么也挤不出来。材料2鲁人有公孙辍者,告热闹曰:“我能起死人。”人问其故,对日:“我固能治偏枯(半身不遂),今吾辈所以为偏枯之药,则可以起死人矣。”物固有可以为小,不可以为大;可以为半,不可以为全者也。材料3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日:“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为什么”“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作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材料4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材料5姓石的匠人到齐国去,经过曲辕这个地方,看到一棵可造数以十计的船的树。但匠人却不看,竟然不停地赶路。他的学生很奇怪,问:“我随先生学艺以来,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木材,而先生却看也不看,为什么”匠人说:“这是一棵疏脆无用的树,用来造船就会沉,用来造棺材就腐朽得快,用来造器具就会很快被虫蛀,这是一株不能用作木料的树,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才会这么长寿。”请回答:(1)从哲学的角度说明材料l中主人最后为什么挤不出牛奶来?(2)材料2中的鲁人认为自己“可以起死人”的理由与哪些哲学原理相悖鲁人所犯错误给我们什么启示(3)阅读材料3,过江:者“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和鲁国人想迁到越国去卖草鞋违背了哪些哲学原理(4)材料4中的齐人由“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到“田猎之获常过人”的转变中蕴涵了哪些哲学原理这些哲学原理对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什么重要的意义(5)材料5的哲学寓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