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从来没有一个渠道,能够______如此之多民间声音;从来没有一个空间,可以同时容纳如此之众共商______;也从来没有一种力量,能够把互不相识的______意见凝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去深刻地改变一个国家。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汇合 国是 共同
B.会合 国事 民间
C.汇集 国是 大众
D.融汇 国事 集体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上一题
目录
下一题>
热门
试题
单项选择题
早在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先生就已意识到国人对“科学”存在失之偏颇的理解。他指出:“那些绝对的鄙厌科学的人且不必责备,就是相对的尊重科学的人,还十个有九个不了解科学的性质。他们只知道科学研究所产生的结果,而不知道科学本身的价值……我们若不拿科学精神去研究,便做哪一门学问也做不成。”梁先生将国人对科学的态度,概括为两点:一是把科学看得太低了,太粗了;二是把科学看得太呆了,太窄了。 从这段文字,我们不能推出的是( )。
A.“把科学看得太低、太粗”的人指的是“绝对的鄙厌科学的人”
B.“那些绝对的鄙厌科学的人且不必责备”,其原因是他们信奉宗教神权
C.梁先生认为那些“十个有九个不了解科学的性质”的人是因为把科学看得“太窄”了,这些人实际上也是不懂科学精神
D.梁先生认为中国人如果不能正确理解科学精神,就将被现代科学所淘汰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对地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城市之间对文化品牌的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历史题目出现了激烈的争论,诸如炎黄二帝的生、葬地,诸葛亮茅庐,大观园故地等。而在这种文化竞争的背后,显而易见的是地方利益的驱动。洛阳、西安两地关于“丝路起点”的讨论甚至争论在某种程度上便带有这种“利益驱动”的痕迹。《西安与洛阳争夺丝绸之路起点》一文,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强烈反响。 这段文字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 )。
A.“丝绸之路起点”之争是地方功利在作祟
B.西安与洛阳争夺丝绸之路起点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强烈反响
C.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之间对文化品牌的竞争日益激烈
D.文化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2003年老年人口抚养比比1995年( )。
根据上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04年第四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根据上述材料,与2005年同期相比,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