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表是历史学家何炳棣先生《中国古今土地数字的考释和评价》折算《汉书·地理志》:汉平帝原始2年(公元2年)的土地、人口数字。
西汉王朝疆土 | 汉亩 | 折合平方公里 | 西汉王朝人口 | 户数或人数 |
西汉帝国全部疆域 | 14513640500 | 6690700 | 总户数 | 1 2233062 |
非耕作土地 | 10252888900 | 4724600 | 人口总数 | 59594978 |
可垦未垦土地 | 3229094700 | 1488000 | 每户平均人数 | 4.87 |
已垦田地 | 827053600 | 381100 | | |
材料二: 魏国:户数103万,人口443万,兵员60万。 蜀国:户数28万,人口94万,兵员10.2万。 吴国:户数52.3万,人口230万,兵员23万。——根据《三国志》等史书推算 材料三: (田畴)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畴乃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法重者至死,其次抵罪,二十余条。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班行其众,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三国志·田畴传》 材料四: 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并非简单的随想之作,而是对十六国后期北方弘农、上洛一带一处坞壁的真实描写。记中人谓“先世避秦时乱”,所指实是苻氏前秦。东晋末年刘裕北伐关中,其幕僚戴祚随从,著《西征记》,其中提到桃源、桃林之类地名。《桃花源记》的题材,可能直接或间接源于戴祚等人的见闻。 ——转引陈寅恪先生《桃花源记旁证》观点 材料五: 下表是南北朝时期各国人口的数据。
南北朝 | 宋 | 齐 | 陈 | 前燕 | 魏末 | 北齐 | 北周 | 灭北齐后的北周 |
统计人口(万人) | 520 | 500 | 230 | 1000 | 2500 | 2000 | 700 | 2600 |
——根据《宋史》等有关史料
请回答:
从材料一、二和材料五的数字,结合历史说明国家统一的大趋势是有什么决定的
【参考答案】
魏国最终灭掉了蜀国、吴国,材料二可看出,魏国人口和兵员都占绝对优势。
而南北朝时期,北方户口始终高于南方。北方......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