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背景资料:
某公路跨线桥,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桩基础13m,桩径1.2m。地质钻探表明桩深范围内无地下水。承台最大尺寸为:长8m、宽6m、高3m,梁体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跨越既有公路部分,梁跨度30m,支架高8m。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在人工挖孔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到场就施工方法对作业人员进行了交底,首先向每位施工人员讲解了施工要点,并向每位施工人员发放书面详实的作业指导书、安全技术交底文本。挖孔施工根据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孔壁支护方案报批,并经过计算,确保施工安全并满足设计要求。孔口处设置高出地面至少300mm的护圈。桩孔挖一节、浇筑一节护壁,护壁高度为2m,挖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进行孔底处理。挖孔施工过程中采用自然通风方案。
事件二:针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夏季施工编制了专项方案,采取了如下防裂缝措施:
(1)施工前根据原材料、配合比、环境条件、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等因素,进行温控设计和温控监测设计,并应在浇筑后按该设计要求对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度实施监测和控制。
(2)大体积混凝土可分层、分块浇筑。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浇筑时,在上层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对下层混凝土的顶面作凿毛处理,且新浇混凝土与下层已浇筑混凝土的温差宜小于20℃,并应采取措施将各层间的浇筑间歇期控制在7d以内。分块浇筑时,块与块之间的竖向接缝面应平行于结构物的短边,并应在浇筑完成拆模后按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凿毛处理。分块施工所形成的后浇段,应在对大体积混凝土实施温度控制且其温度场趋于稳定后方可浇筑;后浇段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并应一次浇筑完成。
(3)混凝土浇筑安排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
(4)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宜在气温较低时进行,但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不低于5℃;热期施工时,宜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且其入模温度不立高于28℃。
(5)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宜按照“内降外保”的原则,对混凝土内部采取设置冷却水管通循环水冷却,对混凝土外部采取覆盖蓄热或蓄水保温等措施进行。
事件三:跨越既有道路部分为现浇梁施工,采用支撑间距较大的门洞梁式支架,为此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并对支架整体、杆配件、节点、地基、基础和其他支撑物进行了强度验算。
问题: 事件一中,项目技术负责人的技术交底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不正确。因为未进行双方签字确认并和保存交底记录。[解析] 本考点出自28320051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求一目,以......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