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
解题说明
本大题要求判断所给出的条件能否充分支持题干中陈述的结论。阅读条件(1)和(2)后选择。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
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
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
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
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
【参考答案】
E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上一题
目录
下一题>
热门
试题
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项如果成立,可以帮助市民团体证明市长的建议是另有所谋
A.如果一个人真的想达到一个目的,那么他会选择最大限度地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
B.任何改善一个社区经济的计划,都需要动用公共款项。
C.任何人在使用属于某一团体的资金时,都需要事先征得这一团体成员的同意。
D.任何一个值得人们去奋斗的目标,都必须通过一系列阶段性目标的逐步实现才能达到。
E.任何一个没有被政府官员选择的可行方案,都会被市民团体选择。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问答题
论说文请结合企业管理的实际,分析下列材料,700字左右。(1)1982年,在强生公司“泰诺”胶囊事件中,94%的服药者表示今后不会再服用此药,强生公司面临一场生死存亡的巨大危机。公司对此迅速作出反应,首先查明有毒胶囊是由于恶意购买者在投放氰化物后将其返投市场造成的,接下来,公司毅然决定5天内在全国范围收回全部“泰诺”止痛胶囊(尽管实际受污染的胶囊数量很少),价值近1亿美元,并将原因公布于众。之后强生改变生产工艺:制成片剂或一次性开启的包装瓶。在特定条件下,公司顺应了社会的要求,变危机为契机,强化了企业形象。(2)1996年6月3日,湖南常德汉寿县退休老船工陈伯顺买了10瓶三株口服液,喝了8瓶后全身溃烂,并于该年9月3日死亡。陈伯顺去世之后,死者家属要求三株赔偿20多万元,被三株集团拒绝。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市场危机突然爆发,三株领导人束手无策,销售收入锐减,随后工厂全面停产,一件事击垮了一个企业。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试题
D
A
D
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