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中国是个有着史学传统的国家,从夏商周三代时期开始,我国历代都对历史十分重视,《尚书》、《国语》、《春秋》、《左传》、《战国策》等著作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使得我们能够对先秦之前祖先的生活有所了解。此后从西汉司马迁太史公写下不朽名作《史记》后,我国历代的历史沿革都有史书记载,并且逐渐从私人著述转为国家组织人员编写前朝历史。因为资金有了保障,这使得史料的完整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流传至今的史料以《二十四史》最为著名,也就是所说的“正史”,这些史料记录了中国从三代时起,较完整的历史沿革情况,一直记录到明代为止。
很多人忽视了历史的重要作用,常常会发出“了解历史有什么用”“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的感叹。然而,不了解历史又怎么能很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呢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历史的意义何在首先,历史可以使人明智,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我们常常会发现身边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祖先的事迹中找到答案,这无疑有助于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其次,虽然因为史学素养的欠缺,很多问题我无法真正去体会和深入地了解,但学习历史对于一个人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对于整个民族增强凝聚力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无法代替的。没有民族认同感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而民族认同感的获得最为重要的方式就是从对本民族历史的了解来逐步建立起来。中华民族内的各兄弟民族之所以能如此和睦相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家对共同创造的几千年历史的认同。
历史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当代人的生活提供借鉴,从而有助于我们对国家关系、民族发展、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的理解。历史实际上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关于历史的作用,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使人明智
B.增强民族认同感
C.为现代人提供借鉴
D.可以解决生活中每一个问题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缩写。(1)仔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时间为10分钟,阅读时不能抄写、记录。(2)请你将这篇文章缩写成一篇短文,时间为35分钟。(3)标题自拟。只需复述文章内容,不需加入自己的观点。(4)字数为400左右。老人在街上卖苹果,他的苹果又红又大,味道香甜香甜的,而且他的苹果卖的价钱低。他这种压价的做法自然引起了同行的不满,他们都说他是一个坏老头儿,用比成本还低的价钱卖苹果怎么会有钱赚但是小孩子们却非常喜欢这个老人,因为他的苹果永远最便宜。老人家里有一块地,他在这地上种蔬菜,多的他就拿到街上去用非常低的价格卖了,补贴家用。在田地边他种着两棵高高的苹果树。每到苹果成熟的时候,他总会把这些质量非常好的苹果拿到街上以比市场价低很多的价格卖掉。老人第一次将他的又大又红的苹果拿到街上卖的时候,人们觉得,这么好的苹果怎么会卖这么低的价钱这些苹果肯定有毛病。他们只是匆匆地望两眼,又到其他卖苹果的地方去了。大人们的心思很多,小孩子可是没那么多的想法。当一个小孩儿用零花钱买了一个红红的大大的甜甜的苹果后,又有一大群的小孩儿到老人的面前来买苹果。于是越来越多的小孩来买他的苹果,他开心地笑了。他非常喜欢小孩儿,他的儿子也非常争气,在前几年的时候给他生了一个胖乎乎的孙子。可是一年四季,他的儿子只是在过年的时候才带着孙子来看看自己,有时待七天,有时来两天,有的时候甚至不回来。看到别的孩子吃他的苹果,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孙子在吃苹果的样子。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老人的苹果卖得很好,小孩子们给老人带来的欢笑也让他开心了一阵子。可是好的心情永远不会长久。去年过年,他的儿子没有回来,因为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他的儿子就是这么说的。那一段时间,老人每天望着苹果树,希望今年的苹果能快点儿成熟。但春天,他病了,躺在床上,发着高烧。邻居家一位好心的姑娘用温热的开水替老人擦洗带着泪痕的脸颊。因修路,老人的两棵苹果树被人砍了。望着田地上碎得不成样子的苹果树,老人的身体也如那苹果树一般倒下了。老人的儿子抱着孙子到老人的墓碑前来看望爷爷。孙子望着墓碑上爷爷的照片,幼小的脑袋里还是不认得这个老头儿是谁,他睁着大眼睛,呆呆地望着。他的爸爸哭得很伤心,妈妈只是望着,和他一样呆呆地望着。晚上,爸爸收拾着老人的遗物,妈妈带着儿子在老人睡觉的地方坐着。儿子突然望见爷爷床边的柜子里放着一个小小的玩具火车,便哭喊着要那玩具。妈妈将玩具递给了儿子,儿子拿着玩具开心地笑着。爸爸望着柜子,突然把柜子底下的一个抽屉打开。一股浓浓的腐臭的霉味传了出来。原来抽屉里什么宝藏都没有,只有一个发霉的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