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一个人说话的内容不论如何精彩,但如时机掌握不好,也无法达到说话的目的。因为听者的内心,往往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要对方愿意听你的话,或者接受你的观点,都应当选择适当的时机。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
A.说话的内容和时机都很重要
B.说话的时机比内容重要
C.掌握说话的时机很重要
D.说话时要把握听者的内心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上一题
目录
下一题>
热门
试题
单项选择题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所国光”。上文支持的主要观点是( )
A.嘲讽一些人崇洋媚外
B.嘲讽一些人闭关自守
C.批判中国画家到国外参展
D.批评一些人把中国的艺术品拿到国外参展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知识是认识活动的主要成果。它是认识活动的产物。是主体对于客体的现象。本质和规律的观念反映。认知活动虽然离不开主体的作用,但必须力图排除主体因素对于认知的内容的干扰。科学的认知内容不以主体的具体状态为转移。认识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这种外在关系决定了知识具有客体性原则。由此可知( )
A.知识的客体作为反映的内容,不掺有客体以外的其他内容,知识具有不依赖于主体特征的客观普遍性
B.知识的客体与主体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C.认知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主体决定了客体的认知活动
D.认知活动中,知识具有客体性,认知具有主观性,必须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较好地认识客体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试题
1990~1993年,新兴百货商场利润变...
1986年中国科研人员有()
该资料共比较了几种鞋类( )
下列说法中哪些正确() Ⅰ.1990~1...
1986年科技人员中,占比重最少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