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阅读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材料
材料1
劳动力在全球流动是战后突出现象。例如瑞士的外籍劳工已占总人口的1/6以上;澳大利亚外来劳工更占全部劳力的25%;法国企业雇佣国外人员占本土工业就业A员的1/3,而本土工作人员中又有1/4在外国的企业中工作。根据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最近数据,全世界约有1.3亿人在国外工作,还不包括没有记录的流动人口,估计在1000万~1500万,而在1965年只有7500万人,四十多年翻了一番。这些劳动力来自55个国家,在大约67个国家寻找工作,比之1970年也几乎翻了一番。由此可见劳动力全球化惊人的规模与速度,是人类历史上所没有的。
摘自《文汇报》
材料2
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一直在创新纪录地发展,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大会资料,1970年全年的直接投资额仅400亿美元,80年代末也只有1700亿美元,而在1995年跃到3150亿美元,比上年剧增了40%;到2005年,数字更高达9000亿美元,比2004年仍然增加了25%之巨。其中发达国家占6700多亿美元,发展中国家也达到2160亿美元,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起到显著作用。
以中国为例,中国外资依存度(外资投资存量与GDP的比重)1985年还仅为1.55%,1995年起保持在20%左右(2004年为26.2%)。金融全球化的另一个突出的特征是大量游资快速流动,游资数额之大不少于7.2万亿美元,每天流动量1.5万亿~2万亿美元。这样,全球金融资本的交易量1980年为5万亿美元,1992年达到35万亿美元,预计2005年将达90万亿美元。在这些巨额流动资金中只有20%是与贸易或生产投资有关,其余80%都是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寻找短期利益,实质上就是投机买卖,表明金融全球化中存在着许多严重的不规范行为。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GDP的差距从1983年的43倍扩大至2000年的60多倍。全世界有10多亿人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28亿人每天收入低于2美元,而世界最富有的两成人享用全球超过八成半的产品和劳务。穷国与富国人均收入差距相当悬殊,由1960年的1:3扩大到1997年的1:74。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一直在增加,1990年仅36个,1995年为42个,2000年则上升到48个。许多最不发达国家甚至并未真正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任何好处,或者只是在其中取得毫末之利。20世纪90年代初,占世界人口总数10%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只有0.6%。到1997年则仅占0.3%,达到无足轻重甚至可以不计的地步。鉴于上述情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中呼吁人们重新认识经济全球化,努力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摘自中青在线
请回答:
(1)阅读材料1、2,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原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2)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选做题Ⅱ
阅读下列关于联合国的一组材料:
材料1
伊拉克重建目前陷入了泥潭,荚英两国又重新想起了联合国。在过去一周内,美国总统布什在三个不同场合呼吁联合国加强对伊拉克局势的参与和关注,希望联合国能推动通过伊拉克问题新决议和向伊拉克派遣国际安全部队。4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在会见来访的英国首相克莱尔后,两国领导人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将扩大联合国在伊重建进程中的作用。按照荚英的新说法,联合国将有权提名伊拉克过渡政府候选人,并监督2005年的伊拉克大选。
美英现在同意联合国在伊拉克重建中扩大权限,其目的无非是想借用联合国安理会的声望,鼓励和说服更多的国家派兵帮助美国实现伊拉克重建;并借助联合国的声望,压制伊境内对荚英占领军当局的反抗浪潮……
……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内,除了美英等国之外,伊拉克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烫手的山芋”,绝大多数国家都缺乏讨论联合国新作用的热情。但安南秘书长又不得不站在联合国的角度表示对伊拉克局势的关注,并避免给世人留下在伊拉克重建这样重大的区域安全问题上联合国碌碌无为的印象。
面临进退两难处境的安南秘书长对荚英新建议的第一反应是,目前伊拉克局势动荡,联合国不会大规模派遣工作人员去工作,没有就美英新提议做出是同意还是反对的回答。……然而,事实是,目前伊拉克动荡的局势让联合国的作用也变得“模糊”起来了。
摘自《中国日报》
材料2
一份联合国报告2月15日指出,由于“基地”组织和塔利班仍然能够轻易获得制造炸弹的材料和资金,今后他们将会发动更多恐怖袭击。据美联社报道,报告认为,“基地”仍然有能力发动“灾难性袭击”,对他们的制裁仅能发挥有限的作用。现在,“基地”仍然很希望获取生化和核武器。他们一定会成功地发动袭击,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报告还指出,“基地”袭击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袭击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根据联合国的制裁规定,所有191个联合国成员国对与“基地”和塔利班有关的430多个团体和个人实施旅行禁令和武器禁运,并冻结他们的资产。
摘自《中国日报》
材料3
安南秘书长就联合国近来不断遭到抨击在美国《华尔街日报》撰写题为《联合国的使命意义非凡》的文章,希望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支持、帮助和推动联合国发挥作用,而不是抨击、诋毁和拆台。
安南说,在环印度洋海啸的救灾行动中,联合国再一次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最佳的牵头和协调者,虽然美国等国家最初成立了核心集团,但后来也支持联合国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安南指出,这不仅仅因为联合国有必要的技术和能力,更因为国际社会诚心诚意地希望联合国发挥作用,联合国不是某个国家的囊中之物,它属于全世界。
安南谈到伊拉克战争时表示,这场战争减损了人们对联合国的信心,但是,当美国及其盟国打算帮助伊拉克在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下重建时,它们又重新寻求联合国的合作。安南说,联合国已经并正在发挥作用,包括帮助伊拉克成立临时政府、举行大选以及制宪。安南强调,唯有联合国才能为伊拉克的新政权带来合法性,联合国的作用正在于它的独立性和公正无私,如果联合国被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工具或是外延,它将失去意义。
摘自联合国网站新闻中心
请回答:
(1)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评价联合国的作用。
(2)阅读材料,分析“联合国不是某个国家的囊中之物,它属于全世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参考答案】

选做题Ⅰ (1)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就会向国际范围发展。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是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一组材料: 材料1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即以超过8%的年均速度高速前进。近两年我国CDP平均年增超过9%,而世界经济平均年增5%左右,西方发达国家年均增长2.5%,就好比世界迈出一步,我们就已经迈出了两步;发达国家迈出一步,我们就已迈出了四步。钢铁、水泥等工业产值和产量在总量上已多年居于世界第一。同时,中国人均CDP已达1269美元,步入人均CDP超过1000美元的重要发展阶段。在未来若干年内,中国仍是世界公认的最具活力和发展希望的经济体。 摘自新华网 材料2 中国经济连续二十多年保持高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却在不断增大。国际上通常把基尼系数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而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6,表明该国家就有发生动乱的潜在危险。统计显示,中国1979年的基尼系数为0.33,1988年为0.382,1994年为0.434,说明我国贫富差距早就在不断扩大。2004年中国贫困人口首次出现反弹,未解决温饱(人均年收入637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增加了80万人,这是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佐证。 摘自人民网 材料3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摘自《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05年2月19日 材料4 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必须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新情况,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更新社会管理观念,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改革创新,尽快形成适应我国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愿望、更加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善于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努力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前进。要加强对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原因的分析研究,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转变工作作风,健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及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确保社会安定团结。 摘自《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05年2月21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分析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2)说明材料3、4提出的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指导思想及其内涵。 (3)如何把握材料3、4所反映的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辩证关系。
问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 农民的举动,完全是对的,他们的举动好得很!“好得很”是农民及其他革命派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站到反革命立场上去了。 摘自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材料2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摘自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材料3 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如果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则一,就会明白全世界何以只有中国有这种统治阶级内部互相长期混战的怪事,而且何以混战一天激烈一天,一天扩大一天,何以始终不能有一个统一的政权。二,就会明白农民问题的严重性,因之,也就会明白农村起义何以有现在这样的全国规模的发展。三,就会明白工农民主政权这个口号的正确。四,就会明白相应于全世界只有中国有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混战的一件怪事而产生出来的另一件怪事,即红军和游击队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伴随着红军和游击队而来的,成长于四围白色政权中的小块红色区域的存在和发展(中国以外无此怪事)。五,也就会明白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请回答: (1)阅读材料1、2,说明为什么“中国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2)阅读材料1、2、3,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的原因以及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