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清代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异事;但问一官两千石,所造何功”此联告诉官吏,不拿百姓半文钱是起码的为官之德,并非是什么特殊的事迹,重要的是要问一问享受着国家的俸禄作出了什么政绩。最能概括上面文字的一项是()
A.为政不在言多,须时时省身克己而出
B.为官要一心为民,两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太平
C.为官既要廉政,还要勤政
D.为官既要廉政,还要勤政,要有功于民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上一题
目录
下一题>
热门
试题
单项选择题
“信息”一词在古拉丁语中有“描述、陈述、概要”等意思,在英语中有“通知、报告、消息、报道、知识、资料、数据”等多种含义。在汉语中“信”和“息”合成一个词最早见于古代《暮春怀故人》诗中“梦断美人沉信息”句。在日常用语中指“音信、消息”。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A.“信息”概念的本质属性
B.“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的陈述
C.“信息”的意思
D.“信息”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中国传统的言说方式是“以言去言”,《老子》首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非常清楚地表述了这一点。老子的论述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首先“道”、“名”是可以道、可以名的;其次,可道、可名的“道”、“名”并非那恒常的“道”、“名”。可见,在老子看来,作为世界本真的“道”、“名”是与作为言说工具的道、名不一样的。真正的“道”、“名”虽然可以被言说,但被言说的并不是真正的“道”、“名”;然而,如果完全不用言说,则根本无法论述“道”、“名”。因此,老子提倡一种“以言去言”的言说方式,即通过使人认识、领悟所言之道,达到“无言”,撤去语言的迷障,直达“道”之本真。 根据这段话,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认为“道”、“名”是不可言说的
B.老子认为被言说的“道”、“名”与作为世界本真的“道”、“名”是同一的
C.老子言说“道”、“名”最终是为了使人认识、领悟“道”的本真
D.老子认为不应用言说的方式论述“道”、“名”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08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
以下企业中,2007年1~5月份( )实...
2007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