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以下是一组关于科学技术作用的材料: 材料1 以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为标志的技术革命和以电力技术为主导的第二次技术革新,实现了人类基本生产手段由手工工具向机器系统的转变,人类从此步入工业文明时代…… ——摘自《生态经济》2001年第4期 材料2 建国以来,我国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但生态环境也遭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大量自然资源在涸泽而渔的行为中被耗竭,如矿藏资源被严重浪费;森林面积因过度砍伐而不断减少,尤其是蓄积量不断减少,导致森林质量下降,在我国东部已几乎找不到一条未被污染的河流,已几乎没有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这不仅导致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而且威胁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环境的恶化与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从而影响到中华民族的生存。 ——摘自《生态经济》2001年第3期 材料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技术革命,促进了绿色科技的发展,而现代科技的绿色浪潮,则使现代科技的基本职能和价值目标已由单纯开发利用自然向有效保护和大力建设自然转变。因此,人类文明已不能主要依靠深挖地球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来获取发展,使人类迈进以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为主的生态文明时代,这才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自《生态经济》2001年第4期 请回答: (1)材料1说明了什么哲学原理 (2)请分析材料2所说明的问题。 (3)从材料3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参考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小编努力补充中……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材料1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新时期立法工作总体目标。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到上届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新形势和新任务,确定了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目标、以提高立法质量为重点的立法工作思路,科学回答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须坚特的若干重大原则,及时制定了五年立法规划,坚持“两手抓”,一是抓紧制定在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二是集中力量开展法律清理工作,以确保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摘自2009年6月27日新华网《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材料2有法可依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主要由七个法律部门和三个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构成。——摘自(2008年2月28日)新华社《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请回答:(1)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体现在哪些方面(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成中“七个法律部门和三个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具体是什么(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包括哪些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