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上述两个论断在认识上对我们如何正确认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有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理论与实践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理论首先依赖于实践,以实践为基础,即在实践中产生、检验、修正、丰......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点击查看答案
<上一题
目录
下一题>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和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3页 上述论述所体现的认识论原理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点击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中国从古到今的思想家对认识(知识)的来源有各种不同看法。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1 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因而学之,又其次之;因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2 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材料3 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的意思),是性伪之分也。”材料4 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为三时期:第一由草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之时期,第三自然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请回答: (1)材料1认为知识的来源是什么 (2)材料2、材料3同材料1的共同点是什么 (3)材料2与材料3的哲学倾向是什么 (4)材料4揭示了知识的来源是什么,知与行的关系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材料1 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全的各个方面都发...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现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是对党的三...
有一种现点认为:追求现实物质生活享受是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