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下列是有关我国产业结构状况的材料:
材料1
我国每亩耕地占有农机总动力只有0.16千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机播和机收面积均不超过20%……在现有耕地中,2/3是中低产田,目前改造的步伐仍然比较慢。
摘自1997年1月11日《经济日报》
材料2
1996年工业产销衔接水平虽然逐季提高,但全年产销率仍比正常水平低1~2个百分点;产品积压,资金拖欠未见缓解,年末产成品资金占用比年初增加750多亿元,应收帐款净额增加1200多亿元、企业亏损比较严重,亏损面达到23%。
摘自《国家统计局关于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材料3
据专家估计,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率如能提高至50%,则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可提高4500万吨。
摘自1997年4月1日《经济日报》
“对那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清算,既是加速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护债权人利益;主要是国有银行资产,免受更大损失的积极措施。”
摘自1997年4月21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材料2,说明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对材料2反映出的问题,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3表明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是什么
(4)结合全部材料,指出我国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应遵循的方针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技术装备、科技水平低,农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发展落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产销率下降,产......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有关人类认识真理性的一组材料: 材料1 杜林认为:道德的世界,“和一般知识的世界一样……有其恒久的原则和单纯的要素”,道德的原则凌驾于“历史之上和现今的民族特性的差别之上……在发展过程中构成比较完全的道德意识和所谓良心的那些特殊真理,只要它们的最终的基础都已经被认识,就可以要求具有同数学的认识和运用相似的适用性和有效范围。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变的……因此,把认识的正确性设想成是受时间和现实变化影响的,那完全是愚蠢”。所以严格知识的可靠性和日常认识的充足性,不容许我们在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对知识原则的绝对适用性表示失望。 材料2 黑格尔认为:真理是包含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包含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而科学从认识的较低阶段上升到较高阶段,愈升愈高,但是永远不能通过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达到这样一点,在这一点上它再也不能前进一步,除了袖手一旁惊愕地看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出神,就再也无事可做了。 材料3 恩格斯认为: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维着的人们中实现的;拥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的那种认识是在一系列相对的谬误中实现的;二者都只有通过人类生活的无限延续才能完全实现。……一方面,人的思维的性质必然被看做是绝对的,另一方面,人的思维又是在完全有限着的个人中实现的。这个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人类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来说,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和每次实现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 请回答: (1)阅读材料1,如何评价“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变的”这个论断 (2)“永远不能通过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达到这样一点,在这一点上它再也不能前进一步,除了袖手一旁惊愕地看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出神,就再也无事可做了。”这句话所蕴涵的真理观与“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变的”这句话所蕴涵的真理观根本区别何在 (3)如何理解材料3所指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基本含义材料3的真理观与材料2的真理观有何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