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材料一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 材料二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门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 ——李贽《道古录》 材料三清朝前期戴震等一些儒学思想家关于“礼”的设想,隐含了一些瓦解文化专制和真理独占的政治集权体制,将社会秩序建立在常识与规则之上的设想也隐含了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独立存在的空间被承认的可能性。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戴震等人的思想继承发展了前人的理论成果。据材料三,说明作者对戴震等人主要观点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儒学思想发展的认识。
【参考答案】
观点:在规范社会秩序的同时注重人性;反对思想专制。
认识:儒学思想因时而变。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上一题
目录
下一题>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据材料二,李贽对人性有着怎样的认识?结合李贽所处时代,指出影响这些认识产生的因素。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问答题
据材料一,指出“二程”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儒学面临的危机。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试题
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
王守仁(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
下图为《三教图》。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