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A.“八百里分麾下炙”中的“麾下”指部下;“沙场秋点兵”中的“沙场”指战场。B.古时候,用“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用“犬子”“小犬”谦称自己的儿子。C.古代的文人或有身份的人有字、号等。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诸葛亮号卧龙。D.古人每通过一级科举考试就有不同的名称,比如通过院试的称生员或秀才,通过乡试的称进士。
A.史铁生,散文代表作有《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非同常人的经历和对生命的深沉思考,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气质。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与《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是唐代两位诗人的唱和之作。酬,以诗相答的意思;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C.我国被称为“丝绸之国”,古人对丝织品的称谓有多种,如“半匹红绡一丈绫”中的“绡”“绫”,“同舍生皆被绮绣”中的“绮”。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谥号“昌黎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谥号“文正”。
A.授予、选拔官员常用词语有征、拜、举等。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B.明清的科举考试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院试是县一级的考试,考中了院试就是秀才。C.阅读对方的文章称“拜读”,称自己对别人的重视为“垂青”,请对方批评指正自己的作品为“雅正”。D.古人的“名”是供自称或长辈称,“字”是供他人称,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表示尊敬,如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在《三顾茅庐》中尊称为“孔明”,自称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