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题

甲公司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假定甲公司未来3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抵减时间性差异。甲公司按应收款项期末余额的3‰计提的坏账准备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其他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均不得从应纳所得额中扣除,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除上述各项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甲公司为1997年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该公司自发行A股起至2001年年末的主营业务收入累计金额为10500万元,其中2001年度为4500万元;自发行A股起至2001年年末累计实现的净利润为1200万元,其中1999年度、2000年度和2001年度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50万元、300万元、450万元(2001年度为调整前净利润);2001年度未进行利润分配。
甲公司2002年3月10日对外披露的2001年度会计报表附注中有关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情况的陈述如下:
“因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经董事会决议,本公司从2001年起对固定资产按期末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金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按账龄分析法计提,但从2001年起改变了计提比例;从2001年起对无形资产按期末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金额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对上述会计政策变更已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了期初留存收益及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上年数栏,已按调整后的数字填列。长期股权投资期末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从按成本与每股账面所有者权益孰低计提,改为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提,并按会计估计变更进行了相应的会计处理。”甲公司因上述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后的2001年年初留存收益为270万元。
甲公司与上述披露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相关的资料如下:
(1)甲公司2001年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原价为3000万元,累计折旧为450万元;2001年度新增的固定资产原价为750万元。2001年度计提的折旧为187.5万元,其中当年增加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为37.50万元。2001年年初固定资产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为2250万元;年末固定资产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为2722.50万元。假定2001年度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均计入产品制造费用,所生产的产品全部完工,但是尚未对外销售。
(2)甲公司从1999年起按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甲公司2001年应收款项年初、年末余额,以及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资料如下:

(3)甲公司从1999年起,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对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甲公司按成本与每股账面所有者权益孰低计算应计提的减值准备。甲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为对乙公司投资,持有乙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10%。其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和可收回金额有关资料如下(金额单位:万元):

(4)甲公司2001年年初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为750万元,预计可收回金额为600万元。 2001年外购一项无形资产,实际入账价值为450万元。2001年度摊销的无形资产金额为 120万元,其中当年外购无形资产的摊销额为45万元。2001年年末无形资产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为885万元,其中当年外购无形资产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为360万元。
要求:
(1)分别说明甲公司对上述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所陈述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分别说明错误的性质及理由,以及应当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2)对上述各项,按照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方法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说明上述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数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重新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3)对甲公司上述不正确的会计处理,计算调整应增加或减少2001年年初留存收益的金额。
(4)分别计算甲公司上述各事项增加或减少2001年度净利润的金额(不考虑无形资产摊销;注明增加或减少)。
(5)计算甲公司2001年度经上述调整后实现的净利润。
(6)计算甲公司2001年年末经上述调整后的留存收益金额。
(7)计算上述事项应确认的递延税款借方或贷方金额。

A.5万元,其中当年增加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为37.50万元。2001年年初固定资产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为2250万元;年末固定资产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为2722.50万元。假定2001年度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均计入产品制造费用,所生产的产品全部完工,但是尚未对外销售。
B.shangxueba.cn/images/ct_cjzkkjm_cjzkkjintegration1_01485(20093).jpg'
C.shangxueba.cn/images/ct_cjzkkjm_cjzkkjintegration2_01485(20093).jpg'

【参考答案】

(1)分别说明甲公司对上述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所陈述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分别说明错误的性质及理由以及应当......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热门 试题

未分类题
甲公司为一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甲公司在编制2009年年度财务报告时,内审部门就2009年以下有关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和会计处理提出了异议:(1)2009年6月1日,甲公司购入乙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5%有表决权股份,该股份的限售期为12个月(2009年6月1日至2009年5月31日)。除规定具有限售期的股份外,乙上市公司其他流通股自首次公开发行之日上市交易。甲公司对乙上市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甲公司将该项股票投资分类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并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2)2009年7月1日,甲公司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入丙公司2009年1月1日发行的3年期债券50万份,该债券面值总额为5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5%,于每年年初支付上一年度债券利息。甲公司购买丙公司债券合计支付了5122.5万元(包括交易费用)。因没有明确的意图和能力将丙公司债券持有至到期,甲公司将该债券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3)2008年2月1日,甲公司从深圳证券交易所购入丁公司同日发行的5年期债券80万份,该债券面值总额为8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5%,支付款项8010万元(包括交易费用)。甲公司准备持有至到期,并且有能力持有至到期,将其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甲公司2009年下半年资金周转困难,遂于2009年9月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出售了60万份丁公司债券,出售所得价款扣除相关交易费用后的净额为5800万元。出售60万份丁公司债券后,甲公司将所持剩余20万份丁公司债券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4)2009年10月1日,甲公司将持有的戊公司债券(甲公司将其初始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给庚公司,取得价款2500万元已于当日收存银行;同时,甲公司与庚公司签订协议,约定2009年12月31日按2524万元的价格回购该债券。该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为2400万元,假定截至2009年10月1日其公允价值一直未发生变动。当日,甲公司终止确认了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将收到的价款2500万元与其账面价值2400万元之间的差额100万元计入了当期损益(投资收益)。(5)2009年12月1日,甲公司发行了100万张、面值为100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取得价款10000万元。该可转换公司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4%,每年12月1日支付上年度利息,每100元面值债券可在发行之日起12个月后转换为甲公司的10股普通股股票。二级市场上不附转换权且其他条件与甲公司该债券相同的公司债券市场年利率为8%。甲公司将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收到的10000万元全额确认为应付债券,在2009年年末按照实际利率确认利息费用。要求:1.根据资料(1)、(2)和(3),逐项分析、判断甲公司对相关金融资产的分类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2.根据资料(4)和(5),逐项分析、判断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还应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