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题

(二)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完成第21-25题。
难一
韩非
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河滨之渔者争坻,舜往渔焉,期年而让 长。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 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舜其信仁乎!乃躬亲处苦而民从之,故曰:‘圣人之德化 乎!’”
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其人曰:“尧为天子。”“然则仲尼之圣尧奈何? 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今耕渔不争,陶器不窳,舜又何德而化?舜之救 败也,则是尧有失也;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也。楚人有鬻 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 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不可同世而立。今尧、舜之不可两誉,矛、盾之说也。且舜救败,期年已一过,三年已 三过,舜有尽,寿有尽,天下过无已者;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赏罚使天下必行 之,令曰:“中程者赏,弗中程者诛。”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奚待 期年?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乃躬亲,不亦无术乎?且夫以身为苦而后化民者,尧、 舜之所难也;处势而矫下者,庸主之所易也。将治天下,释庸主之所易,道尧、舜之所 难,未可与为政也。”
(节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韩非子选》)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A.舜其信.仁乎!信:相信
B.躬亲处苦而民从之。从:跟随
C.舜又何德而化?化:感化
D.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陷:刺穿
对“舜有尽,寿有尽,天下过无已者”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舜这样的人总会去世,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天下没有人会长生不老的。
B.舜这样的人总会去世,他的寿命是有限的,而世人的过错是无穷无尽的。
C.舜这样的人是有限的,他的寿命也是有限的,天下又没有人超过他的才能。
D.舜这样的人是有限的,人的寿命也是有限的,而世人的过错是无穷无尽的。
下列句子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是()A.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
B.赏罚使天下必行之
C.以身为苦而后化民
D.处势而矫下
下列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体现了集法家之大战的韩非法、术、势相统一的观点。
B.韩非批判了尧、舜、孔子等一脉相承的儒家道统。
C.韩非提出的“矛盾说”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意义。
D.“论难”这种写作方法对于论说类文章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下列不.属于韩非指责的“矛盾”现象是()A.尧之明察与舜之德化
B.以有尽逐无已
C.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
D.庸主之所易与尧、舜之所难


【参考答案】

问题 1 解析:A
问题 2 解析:D
问题 3 解析:B
问题 4 解析:A
问题 5 解析:C
热门 试题

未分类题
(一)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完成第16—20题。 三松堂断忆 宗璞 父亲在世的最后几年里,经常住医院。一九八九年下半年起更为频繁,一次是十一月十一日午夜,父亲突发心绞痛,被送往医院,一切安排妥当后,他的精神好了许多。 我俯身为他掖好被角,正要离开时,他疲倦地用力说:“小女,你太累了!”“小女”这乳名几十年不曾有人叫了,“我不累”,我说,勉强忍住了眼泪。 每往医院,他常常喜欢自己背诵诗词,反复吟哦《古诗十九首》,有记不清的字,便 要我们查对。“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他在诗词的意境 中似乎觉得十分安宁,一次他对我说:“孔子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张横渠又说, 生吾顺事,没吾宁也。我现在是事情没有做完,所以要治病。等书写完了,再生病就不 必治了。”我只能说:“那不行,哪有生病不治的呢!”父亲微笑不语。我走出病房,便落下泪来。坐在车上,更是泪如泉涌。一种没有人能分担的孤单,沉重地压迫着我。父亲的重要著作《中国哲学史新编》八十岁才开始写,许多人担心他写不完。我希望他快 点写完《新编》,可又怕他写完。我知道,分别是不可避免的。 人们常问父亲有什么遗言,他在最后的几天有时念及远在异国的儿子钟辽和唯一的 孙子冯岱。他用力气说出的最后的关于哲学的话是:“中国哲学将来要大放光彩!” 根据父亲的说法,哲学是对人类精神的反思。他自己就总是在思索、在考虑问题。 因为过于专注,难免有些呆气,他晚年耳目失其聪明,自己形容自己是“呆若木鸡”。 其实这些呆气早已有之。他的生命就是不断地思索,不论遇到什么挫折,遭受多少批判, 他仍然顽强地思考,不放弃思考。不能创造体系,就自我批判,自我批判也是一种思考。 父亲自奉甚俭,但不乏生活情趣。他并不永远道貌岸然,也有豪情奔放,潇洒闲逸 的时候,不过机会较少罢了。六十年代初,我因病常住家中,每于傍晚随父亲到颐和园 包坐大船,一元钱一小时,正好览尽落日的绮辉。一位当时的大学生若干年后告诉我, 那时他常常看见我们的船在彩霞中飘动,觉得真如神仙中人。我觉得父亲是有些仙气的, 这仙气在于他一切看的很开。在他心目中,人是与天地等同的。“人与天地参”,我不只 一次听他讲解这句话。“三才者,天地人”。既与天地同,还屑于去钻营什么!那些年, 一些稍有办法的人都能把子女调回北京,而他,却只能让他最钟爱的幼子钟越长期留在 医疗落后的黄土高原。一九八二年,钟越终于为祖国的航空事业流尽了汗和血,献出了 他的青春和生命。 父亲的呆气里有儒家的伟大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到“知其 不可为而为之”的地步。父亲的仙气里又有道家的豁达洒脱。乘此二气,他穿越了在苦 难中奋斗的中国的二十世纪。他的一生便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一个篇章。注:文中的 “父亲”是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选自百花文艺出版社《宗璞散文选》,有删节) 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都写到了“眼泪”,对这两处“眼泪”含义的正确理解是()A.第一处是因为心疼父亲,第二处是因为担心父亲即将离去。B.第一处是因为心疼父亲,第二处是因为担心父亲不肯治病。C.第一处是因为父亲喊我乳名而感动,第二处是因为无人分担照顾父亲的重任。D.第一处是因为父亲喊我乳名而感动,第二处是因为无人理解自己内心的孤独。根据文意,父亲晚年形容自己“呆若木鸡”是因为()A.他的听力和视力出现了问题。B.他总是在思索,思考问题过于专注。C.他自认为晚年不如年轻时聪明了。D.他未能解决孩子的工作调动问题。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亲的一生是二十世纪曲折前行的中国文化的写照。B.父亲的人格体现了“自强不息”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精神。C.父亲的身体力行使儒、道思想在二十世纪发扬光大。D.父亲的学术成就使他能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我希望他快点写完《新编》,可又怕他写完”,所反映的作者的心情是()A.希望完成《新编》让父亲颐养天年,但又担心他因继续思索和笔耕而劳累。B.希望完成《新编》告慰那些关心父亲的人,但担心他因此付出健康的代价。C.希望父亲早日完成平生一大心愿,但又担心他写完后再生病会拒绝治疗。D.希望父亲早日完成哲学体系的创造,但又担心完成后父亲很快就会离去。根据文意,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父亲一生专注于思考,目的就在于创造出一套哲学体系来。B.父亲致力于中国哲学研究,并深信中国哲学“要大放光彩”。C.父亲在学术研究中表现出“呆气”,生活中则表现出“仙气”。D.父亲希望儿女们也能像自己一样,专心从事中国哲学研究。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