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简答题

1.银行卡从未离身,存款却不翼而飞。这不是魔术,而是已经发生的事实。近年来,银行卡盗刷事件屡见不鲜。POS机以及自动取款机,都有可能是不法分子布下的“陷阱”。
一位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储户使用的银行卡几乎都是磁条银行卡,其安全性主要取决于磁条和密码,磁条记录的是客户的基本信息以备银行掌握,密码则只有持卡人掌握。只要掌握了持卡人的基本信息和密码,就能轻而易举将卡中的钱取出来。
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一漏洞,将复制装置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或POS机上,获取持卡人的相关信息。今年3月31日,广东江门抓获一名跨境盗刷银行卡团伙的犯罪嫌疑人,缴获了一批作案工具和克隆卡。
银行卡犯罪事件层出不穷,类似的新闻屡见报端,被盗刷的金额也越来越大,动辄几万十几万,有的甚至高达数百万,让人对口袋中的银行卡产生越来越多的不安全感。银行卡相当于每个人的“金库”,但如果掌管“金库”的钥匙很容易被复制,你还会觉得它安全吗?
银行人士称,抛开银行卡犯罪的其他风险因素不谈,就卡本身来说,磁条卡风险大已成基本事实。对磁条卡而言,最重要的数据就是“磁条信息”。然而用户在使用银行卡时,磁条信息很容易被窃取,这直接导致了近年来银行卡的发案率直线上升。实际上,这一问题从技术上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只需将磁条转换成芯片。由于芯片卡拥有更为高端的加密技术,因此已成为全球发卡趋势。
对此,信用卡专家、法律界专家都认为,从技术角度而言,银行有责任改进银行卡的防盗性能,为磁条卡补漏应尽快提上日程。据《中国经济周刊》8月21日报道,银行明知道磁条银行卡安全隐患大,却不去进行必要的技术升级、银行卡换代和ATM机等设备的更新,而且在持卡人实际发生损失时,还极力推诿、狡辩,其行为不但是不作为,从某种角度看实际已涉嫌构成商业欺诈。银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芯片卡未发生过一笔盗刷。
2.有专家表示:“不要把储存了大量资金的银行卡拿来作日常消费,一旦密码丢失会非常危险,将工资卡、理财卡等与消费卡分开,这样即使被盗刷,损失也有限。”
2012年5月15日晚上8点左右,在确定嫌疑车里的几名男子进入自助银行后,一名侦察员跟了进去,这家自助银行里面有两台取款机,三名男子在靠里面的那台取款机前围了半天,既没有存钱,也没有取钱就离开了,那么他们究竟在动什么手脚呢?
当侦察员通过门禁系统想要再次进入银行时,却发现刷卡器比20分钟前长了半截,而刚才被三名男子围着的那台取款机好像出了故障。
经过几天的秘密侦查,警方认定,这些人的确有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嫌疑,因此决定对这一团伙实施抓捕,5月23日晚上9点,当这几名犯罪嫌疑人在丰台区一家歌厅聚齐后,民警兵分三路对他们实施了全面抓捕。
犯罪嫌疑人在自助银行的门禁系统上安装解码器以后,储户在进门刷卡时,银行卡里的信息就会录入到解码器里面。其实,如果取款人留心观察,被改装过的进门刷卡器是很明显就能够辨认出的。
警员提醒:“到柜员机取钱,若发现柜员机的插卡口有被加装的不明设备,有非正规摄像头正对密码输入键盘,正常操作下取款不顺甚至被吞卡,而柜员机旁恰好又贴有所谓的‘温馨告示’时,千万警惕,这台柜员机很可能被动了手脚。这时应立即和柜员机所属银行取得联系,不要着急拨打‘温馨告示’上的电话,而应拨打银行正规客服电话,否则很可能掉入犯罪分子事先设计好的圈套中。”
当前,网购成为年轻人越来越喜欢的消费方式,但钓鱼网站的“崛起”让银行卡使用面临威胁。这些网站往往利用盗链、跳转等手段,骗持卡人输入卡片、密码等信息,最终盗取持卡人账户资金。对此,消费者应提高警惕,在正规网站消费,注意分辨假网站,使用U 盾等物理手段保护密码安全等。尽可能不在网吧、单位电脑等公共网络上操作;不要随意登录不明网站,小心木马程序套取支付密码,并定期更新支付密码。
请你针对资料中提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和建议。
要求:有针对性、可行性,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目前,银行卡被盗刷事件层出,银行卡安全问题被提上日程。为保证银行卡安全,降低用户损失,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方面督促各银行在技术上给予解决,提高银行卡的防盗性能,为磁条卡补漏,尽快更换为芯片。另一方面要提醒市民加强防范。一要将大额现金卡,工资卡、理财卡等与消费卡分开,规避被盗风险。二要警惕自助提款机陷阱,在提款时要注意取款机及附近是否有异常情况,不要轻易拨打周边张贴的电话号码。三要到正规网站消费,警惕钓鱼网站,同时保护密码安全,定期更换密码。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你网购吗?”这个看似普通得有些令人跌眼镜的问题,其实一点都不简单。“互联网+”深深扎根于餐饮、旅行、住宿、电影等生活服务类行业,一部智能手机就能代劳所有事情。乘坐火车出行时,许多人往往是先通过手机APP订票,然后在车站自助机前取票或者直接凭身份证上车。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老人只会在车站的售票窗口排队购票,付出着时间和体力的成本。在互联网应用迅速发展的中国,“银发族”因难以及时掌握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正遭遇着一些“不便利”的尴尬。近日,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人们通过手机社交、看新闻、网购、理财、打车、订外卖、旅游……互联网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仅以手机支付为例,我国网民手机线上支付的使用比例高达64.7%。也就是说,有4.24亿网民已经可以不带钱包和信用卡就出门了。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粘屏”数据中,年轻人无疑作出了最大“贡献”。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仍以10至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4.7%。就在老人成为网络世界的边缘群体同时,现实社会中,老年人口却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期。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互联网惠不及老者。“尽管适度上网对老人有很多好处,但现在的情况却是很多网络产品都忽视了老人的使用需求,让他们产生一种被抛弃、被边缘的不适感。”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曾对媒体说。李大爷今年65岁,在儿子的帮助下,他注册了微信账号,平常与家人语音聊天。在身边只会打电话的老人们眼中,李大爷算是时尚“触网族”。最近,从河南到北京照看孙子的李大爷傻了眼:去买菜买水果,店里竖一块牌子,微信或支付宝支付打八折;超市里卖大米下载App关注店家,就有半价优惠。“别人动动手指就能办好的事情,我们往往要花更多的钱去办,还要花费很长时间去排队、等待,最后还不一定能办好。”看得见的实惠,却摸不着,这让李大爷很苦恼。“现在,不会上网连打车都打不到。”从浙江来北京看望女儿的王奶奶说,原本在马路上打车,招手就有车停下,明明看着是“空车”,却已经被别人“下单”了。去大排档吃碗面,没有美团多花2元钱;到酒店吃大餐,别人用支付宝享受八八折,自己却要付全款;给孙子买一套品牌服装,专卖店打七折,网上买又便宜了50多元;就连平时到银行交纳水电气费用、到医院看病挂号等,都比别人慢一拍。在“互联网+”时代,老人往往被“网”遗忘。学不会、没人教、怕被骗老人触网遭遇三大“拦路虎”去年,武汉大学互联网全龄化实践队发布了《中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情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约33.3%的老人常在上网时遇到困难,偶尔遇到困难的占51.7%,两者相加超过八成。年轻人动动手指就可享受的服务,缘何在“银发群体”遇阻?“互联网应用本来是带来各种便利的,但由于老年人知识储备陈旧等原因,难以及时跟上时代脚步。”安徽大学社会学教授王云飞说,大部分老人都遭遇过网络信息难以获取的尴尬、网络娱乐无法参与的尴尬以及网络服务无法使用的尴尬。62岁的郑州市民李先生对此深有体会,儿子前不久给他买了部新手机,但是除了打电话、发短信以及勉强会用微信,别的功能都不知道怎么用。“微信也只会用语音,我知道手机能装打车软件,叫车很方便,但我从来没用过,也不知道怎么用。”对于李先生来说,智能手机只不过是一部与家人联络的电话而已。“现在挂号看病、订火车票都在网上,不会用电脑,这些都做不了,还是只能用笨办法来解决问题。”65岁的宋大爷承认,有时候越来越觉得自己“跟不上趟”了。此外,没人教也是阻碍老年人触网的一大难题。当前,让老人能跟上时代脚步的主要方式还是子女亲朋的帮助。曾经,一组教爸妈使用微信的手绘漫画在中国社交网站上走红,感动一众国人。许多人开始反思这种尴尬现实下老年人的触网需求遇阻问题。“我们通过市场调查发现老年人远离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不是不会,而是没人教,他们是被忽视的群体。”唯创集团创始人王振说。很多老年人也想学习使用电脑、手机上网,学习使用各种方便生活的新软件,但现实是老年人缺乏畅通的渠道学习新技术。家住长沙荷园小区的刘大爷告诉记者,他很想学着使用这些新技术,多次向儿子请教,但毕竟反应慢,儿子教了他几下没学会,就显得很不耐烦,他自己也有被嫌弃的感觉,不想学了。还有一个让多数老年人不敢触网的原因是“怕被骗”。记者采访发现,谈及网络购物、网络支付、手机银行等涉及财务功能的互联网应用,几乎所有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担忧——“怕被骗”。每当定期存款到期日,郑州的张阿姨就会早早出门,揣着存折,赶在8点前来到家附近的银行门口排队。“不敢用网银,那个买完看不见摸不着的,心里不踏实。”张阿姨说,自己宁愿花时间排队,也不在网上办理。不仅如此,淘宝、滴滴打车等与“钱袋子”挂钩的软件,大部分老年人都害怕使用。根据上述材料,如何针对老年人进行“互联网扫盲”。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楚,不超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