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简答题

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耻”、“辱”之间的区别:
(1)《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孟子•离娄上》:“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
(3)《荀子•非十二子》:“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4)《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5)《报任安书》:“行莫丑于辱先。”
(6)《论语•公冶长》:“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7)《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见相如,必辱之。”

【参考答案】

“耻”、“辱”作为抽象名词,都表示声誉上所受到的损害或可耻的事情;但是在用作动词时,两者的语法功能具有明显的区别。“耻”用作动词时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之为耻,其宾语一般是由动词性词语充当,表示对某种事情感到耻辱。如例句(l)、(2)、(3)中“耻”都是意动用法。“辱”用作动词时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之蒙受耻辱,其宾语一般是由名词充当,是指称人的。如例句(4)、(5)、(7)皆是。例句(6)“耻”后面的宾语“之”为代词充当,但是这个代词指称的是事情,即对某件事情感到耻辱,“耻”仍然是意动用法。

热门 试题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