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A.古代称呼人时类型比较多,可以直称姓名,也可以称字、号、谥号,还可以称籍贯、官职。如称杜甫为杜工部,这是称字。B.“爵”,君主国家贵族封号(中国古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如王安石被称为荆国公。C.“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后人因屈原曾为楚怀王左徒,即用以指屈原。D.“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A.“黄老”是黄帝与老子的并称,道家以黄、老为始祖,因此也称道家为黄老。B.“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C.《礼记》,中国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汉初儒家礼仪论著的总集。其内容包括礼制和儒家哲学两部分。D.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定丧服的轻重。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A.“吊伐”指把要惩处的人或有罪的人悬挂起来,人们一齐讨伐他(们)。这是古代在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常见的做法。B.“生祠”是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立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对于有德政的官员,人民为之立生祠,以颂其功德,并加以奉祀。C.《易》也称《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D.“部伍”指部曲行伍,是军队的编制单位,泛指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