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A.《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C.榜眼、探花是科举时代的称号,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为榜眼,第三名的人为探花。D.杜牧在《赠别》中写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用驳论证的方法直接批驳,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的谬论。B.《陈涉世家》节选自编年体通史《史记》,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全书共一百三十篇。C.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代,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D.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A.悟空为救唐僧打杀了妖怪,却被唐僧赶走。悟空去后,一只六耳猕猴变成悟空来害唐僧,悟空知道后,去找假悟空算账。后来,如来识破真相,真悟空打杀了假悟空。B.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代表作有《春》。C.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垂髫”指童年,“加冠”表示男子年已20岁,“不惑”指男子40岁,“花甲”指人60岁。D.《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吴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