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简答题

近日,山东、广东等地连续发生3起学生遭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导致受害人猝死或自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案件发生后,公安部高度重视,即组织山东、江西、福建、广东、海南、江苏、四川等地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目前,3起案件全部告破,28名犯罪嫌疑人落网,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因为个人信息泄露而被诈骗的新闻仍在增加,最新一例是,因骗子冒充公检法,清华一老师被电信诈骗1760万元。
应该说,徐玉玉之死形成了一次持续的舆论风暴。这是多年来个人信息保护缺失,个人信息“裸奔”,人们不断遭遇骚扰诈骗后的一次总爆发,是一起标志性事件。
但标志性事件,未必有标志性意义。迄今为止,徐玉玉事件的价值似乎仅局限于形成舆论共鸣,促使警方迅速侦办案件,提醒公众学习“防骗大法”,而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深层叩问、反思,也仅限于媒体和专家,一些政府部门还没有完全动起来。
据有关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电信诈骗案就高达59.9万起,造成经济损失222亿元,诈骗从业人员多达160万人,“年产值”1100亿元,已经形成庞大的黑色产业链。不仅个人,包括公安机关,学校,甚至电信运营商,都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巨大漏洞束手无策,任凭公众成为透明人,在与诈骗分子的交锋中,全靠运气躲避。
请简要分析,我国电信诈骗屡禁不止的原因?

【参考答案】

原因:
第一,诈骗犯罪的增多我觉得是由经济社会发展和刑事犯罪规律所决定的。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当前中国正......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当前,“舌尖上的安全”已从民生话题,升级至举国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一方面是食品科技进步,推动工业化生产的食品安全状况总体向好,另一方面,食品安全监管局面日益复杂——基层食品制售小、散、乱的现状,导致食品安全事件不断零散暴发,但带来的负面效应,已弥散至全国,国民对食品安全状况的不信任,又引发疯狂的网络谣言和不理性的“自卫”行动。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总理在全国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以贯彻落实新食品安全法为契机,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加快建立健全最严格的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监管制度,完善监管体系,全面落实企业、政府和社会各方责任。以基层为主战场加强监管执法力量和能力建设,以“零容忍”的举措惩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以持续的努力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15年4月,《食品安全法》历时两年大修,增加50新条款。新法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对违法者,它设立了“安全红线”;对执法者,它严格了执法程序;对食品安全新常态,它增添了网购、婴幼儿食品、保健品、转基因食品、添加剂等领域的新规定,影响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从田间到餐桌,从企业到行业协会,从媒体监督到消费者举报,每个人其实都是食品安全的“责任人”。根据给定材料,概括造成我国食品不安全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