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患者男,17岁,中学生,因“发热4d,行走困难2d”于8月20日来诊。患者4d前发热,体温39.5℃,伴头痛、乏力、食欲下降,初以为患“感冒”,自服“感冒清”等药物治疗,但疗效欠佳。体温继续升高,最高达40.2℃。同时出现全身肌肉酸痛,并逐渐加重,以至于出现行走困难,由家属抬入病房。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关节炎”、“肝炎”及结核病等病史。查体:T40℃,P126次/min,R40次/min,BP100/66mmHg;急性病容;咽充血,结膜充血;腹股沟可触及数个蚕豆大的淋巴结,轻压痛;肝肋下1cm,双肾区轻扣痛;双下肢小腿部肌肉明显压痛,四肢关节无红、肿、痛,病理反射未引出。 赫斯海默反应的发生机制是()
A.肺出血
B.肾衰竭
C.钩端螺旋体死亡后毒素释放
D.青霉素变态反应
E.感染性休克
F.肝损害
点击查看答案
<上一题
目录
下一题>
热门
试题
单项选择题
该患者的诊断为()(提示:血常规:Hb14g L,WBC14×109 L,N0.85,L0.15;尿常规:蛋白(+),RBC2~6 HP,WBC0~2 HP;显微肥达凝集试验(+,效价1︰800)。)
A.败血症
B.伤寒
C.钩端螺旋体病
D.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E.急性肾小球肾炎
F.上呼吸道感染
点击查看答案
单项选择题
该患者治疗中出现上述病情变化的原因是()(提示:青霉素皮试(-),静脉滴注青霉素40万U,滴注完约4min时,患者突然出现寒战,体温迅速升高达40.9℃,并感心悸、气促;P153次 min,R40次 min,BP81 58mmHg。)
A.感染性休克
B.赫斯海默反应
C.低血容量性休克
D.青霉素变态反应
E.心源性休克
F.精神紧张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若考虑感染,感染的部位可能是()
结合该病例,针对病原体的最佳治疗方案是()
结合入院后抗生素治疗和体温变化之间的关系...
此时应进行的检查是()
此时发热原因最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