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A.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C.“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
A.“童子”,此处指童子科考试。童子科是古代选拔神童的制度,汉代已有,开始以荐举为主,后来增加了考试,能够通过考试的神童称为童生。B.“疏”,是古代臣下向帝王进献的奏章的一种,用以向帝王陈述意见或进行说明,也可以用来陈情,与对经书作注解的注疏不同。C.“大中祥符”是宋代的一个年号。在我国历史上,一个帝王在位期间不一定只用一个年号,一个年号也不一定只有一个帝王使用。D.《春秋左传》是对《春秋》进行阐释的一部经典作品,在古代典籍中,隶属于四大部类中的经部。这里的“传”指解释经义的文字。
A.古代称呼人时类型比较多,可以直称姓名,也可以称字、号、谥号,还可以称籍贯、官职。如称杜甫为杜工部,这是称字。B.“爵”,君主国家贵族封号(中国古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如王安石被称为荆国公。C.“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后人因屈原曾为楚怀王左徒,即用以指屈原。D.“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