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艺文志》:“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
材料二:下面是战国时期两位思想家的言论摘录: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材料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材料四:庄子在《齐物论》中说:“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材料五:“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何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意义: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