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计算题 含有0.8%C和1.0%Mn的钢在700℃进行软化退火,其结果会形成球状的渗碳体颗粒。假定Mn有时间在渗碳体和铁素体α相基体之间按分配系数进行分布,Mn在渗碳体/铁素体之间的分布系数K=15。而后钢加热到780℃,保温1分钟。1分钟对于得到均匀分布的碳活度来说是足够的,但是Mn没有怎么移动。铁素体基体很快地转变为奥氏体,而且一些碳会溶入奥氏体中。假使在780℃时,Mn在渗碳体和奥氏体中的分布系数为3,那么,碳在奥氏体中的含量会是多少?
【参考答案】
点击查看答案
<上一题
目录
下一题>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曾经对一片快速形成的片状马氏体的温度进行估算,认为相变后的温度应比相变前的温度高出200℃。当然,它的冷却是快的。感兴趣的是应该测定一下是否有时间让马氏体发生一定的回火作用。计算片状马氏体的温度比周围高出100℃的情况,能维持多长时间假定片状马氏体的厚度为10微米(μm)。为简化,奥氏体和马氏体均使用下列系数:导热率K=0.8J cmsK,密度ρ=7.8g cm3,比热CP=0.46J gK 。
点击查看答案
问答题
有一时效硬铝合金,在高温固溶处理后淬火,然后在150℃时效强化。在时效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很细小的析出物。通常发现:时效析出物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速度,而且这速度常常快于合金元素的扩散系数(D0=0.2m2 s,Q=125×103J mol)所决定的速度。其原因是由于淬火使合金在低温下保存了过量的空位。在较低的温度,空位的平衡数量要下降,并且可用空位形成能E来描述,在铝中E≈75×103J mol。 冷却到低温后,过剩的空位有消失的趋势。如可以通过在晶界上的沉淀来实现。这样,靠近晶界的空位将要快速下降,而且在那里的扩散系数将很快接近它的正常值。所以,在晶界附近的合金元素的扩散将减慢,其结果是沿着晶界会造成无沉淀区(简称PFZ)。试验表明,这种材料加热到150℃时效保温10分钟,才观察到有沉淀析出。试计算:在150℃时效时,在材料中这些无沉淀区的宽度。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通常把动理论的复活归功于德国化学家()。
1702年,法国物理学家()提出绝对零度...
以()作为主导思想的热学分支之一是量热学。
英国化学家()通过认真地分析,区分出热量...
半经典的量子力学阶段指的是从1900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