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资料2:
30多年前,刚结婚的王芳和丈夫蜜月旅行,从老家霍县乘坐小巴车,在土路上颠簸了3个小时才到达安平市。住了一夜后,他们第二天一早从安平市乘坐早晨6点的客车,晚上8点才到南京。
“现在,早上在家从容地吃完早饭,网上订个高铁票,网约叫车,30分钟到安平站,再乘坐高铁,1个半小时就可以赶到南京吃午饭了。”现已年近花甲的王芳感慨道,“现在的年轻人度蜜月,没有到不了的远方。”
王芳的感慨,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广西的张平至今保留着一封1986年的家书。那一年,他被上海市交通学校录取。张平的父亲在家书中用简单的几行字,道出了当时的“漫漫长路”:“我上月26日在南宁送你上车后,乘下午4点22分的火车到玉林下车……等待回县城的车,直到晚上8点半都没等到,后来搭一辆老乡的大货车回县里,半夜才到家。”
在张平求学期间,南宁至上海的直达特快列车每天仅有一趟,全程42个小时。“如此漫长的旅程,由于开窗透气,蒸汽机车飞扬的煤灰从开启的车窗飘入,让白衫变成黑衣。”如今,南宁与上海之间已有高铁、特快列车、快速列车开行,多个车次可供选择,最快的高铁车次全程只要12个小时。去年8月,张平从南宁出发回乡探望父亲,零距离换乘动车、班车,全程仅用3个小时。不仅是陆路交通,张平家乡人坐飞机也越来越方便了。前些年,玉林和南宁之间的航线也开通了。
王芳和张平的经历是我国交通大发展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铁路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2016年,铁路部门调整了列车运行图。新图安排开行旅客列车3400多对,其中动车组列车2100多对,普速列车1200多对。旅客列车比原来增加近300对,增加的部分向二、三线和中西部城市倾斜。截至2017年年底,高铁营业里程2.5万千米,占世界高铁营业里程的三分之二;高速公路里程达13.6万千米,居世界之首;民用航空机场共229个,是改革开放初期的3倍……
让阳县自行车运动协会资深会员孙春想不到的是,几十年后,自行车竟然又成了人们喜欢的出行方式之一。孙春回忆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被外界称为“自行车王国”。能有一辆“永久”或“凤凰”牌自行车,不亚于现在拥有一辆小汽车。后来,随着摩托车、电动车、汽车的兴起,自行车渐渐没落。近两年来,共享单车在各地兴起,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自行车迎来了“新生”。与40年前不同的是,如今的自行车只是人们出行方式的众多选择之一。这个看似回到原点的出行方式,背后却是交通工具插上互联网翅膀后的又一次更新迭代。
“互联网+交通”正在满足人们个性化、多元化、便捷化的出行需求。买列车票再也不用到车站排队,在家里动动手指就可以实现;在很多城市旅游乘坐公交,手机APP可以实时告知公交的“行踪”和路况信息;想要打车,手机上网就可以约车……多地打造“城市交通大脑”,新技术带来的变革一直在继续,相关制度也在不断跟进。
对于每一个出行者来说,40年巨变之后,“说走就走,路不再长”,已成为现实。

请结合给定资料2,谈谈你对其中划线句子“40年巨变之后,’说走就走,路不再长’”的理解。
要求:
(1)紧扣资料,观点明确;
(2)分析透彻,条例清晰;
(3)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这句话是指交通工具插上互联网翅膀的更新迭代,正在满足人们个性化、多元化、便捷化的出行要求,40年的交通大发展,让人们没有......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