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并评价社会主义“早产论”?
【参考答案】
①马克思、恩格斯曾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社会主义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当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将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并不意味着是这种革命将在某一天或某一时刻“同时发生”,而是指同一个历史的发展时期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形成一个互相促进和支持的革命高涨的局面。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列宁根据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指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胜利。列宁所提出的新论断,是以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为依据的,也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
③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列宁根据对俄国国内革命形势和国际形势的科学分析,进一步指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率先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并根据俄国当时社会具体情况和革命的客观形式,列宁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揭示的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而革命成功则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率先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无论是当时的俄国还是中国,劳动群众所受到的多重压迫和剥削格外深重,使社会矛盾特别尖锐,出现了很好的革命形势。而无产阶级政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成长成熟并能有效地组织和发动群众,革命的主观条件也成熟了。
⑤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社会发展规律。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一定的社会形态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的,不可能出现先进的生产关系长期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的基础上,也不可能出现落后的生产关系能够长期容纳先进的生产力的现象。但如果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来看,则又会出现参差不齐、相互交错的现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但一定条件下,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情况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主要的决定因素。封建制取代奴隶制、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已有不是从最发达的地方开始而是从薄弱的或不发达的地方开始的先例。
⑥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而把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看成是“反常现象”,把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看成是“畸形的早产儿”的观点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