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什么是利率的投资弹性与储蓄弹性?影响利率的投资弹性与储蓄弹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如果这两种弹性都比较强,利率将有可能对宏观经济发挥怎样的调节作用?
【参考答案】
(1)储蓄的利率弹性及其影响因素。
储蓄的利率弹性是指储蓄的变化对利率变化的反应程度。就个人储蓄而言,利率的变化对储蓄有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储蓄总额相对于利率的提高,可以是增加,也可以是减少;储蓄总额相对于利率的下降,可以是减少,也可以是增加。一般将储蓄随利率提高而增加的现象称为利率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将储蓄随利率提高而降低的现象称为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表示人们在利率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愿意增加未来的消费——储蓄,来替代当前的消费。这一效应反映了人们有较强的增加利息收入从而增加财富积累的偏好。收入效应表示人们在收入水平由于利率提高而提高时,希望进一步改善生活水准的偏好。
一般来说,一个社会中总体上的储蓄利率弹性究竟是大是小,最终取决于上述两种作用相互抵消的结果。由于相互抵消,尽管利率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分别来看都很强,但利率的弹性却可以很低。至于储蓄的利率弹性方向——是正还是负,显然也取决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对比结果。
(2)投资的利率弹性及其影响因素。
投资的利率弹性是指投资的变化对利率变化的反应程度。利率变化对投资所起的作用,是通过厂商对资本的边际效益与市场利率的比较形成的。如果资本边际效益大于市场利率,可以促使厂商增加投资;反之,则减少投资。但是,同样幅度的利率变化以及利率与资本的边际收益的对比对于不同厂商投资的影响程度可以是不同的。如在劳动力成本——工资不随利率下降而降低的情况下,对劳动密集型的投资,利率弹性就小些;对资本密集型的投资,利率弹性就大些。另外,期限较长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利率弹性会大些。存货投资的利率弹性较复杂,由于存货的增减更主要的取决于产品销售及其他成本,利息成本只是影响因素之一。因此需要有较大幅度的利率变化,才能引致存货投资量的明显变化。
(3)宏观经济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利率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但是利率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利率的投资弹性和储蓄弹性。如果这两种弹性都比较强,利率在调节宏观经济过程中将发挥较大的作用:如果利率提高,会使社会的储蓄提高,投资减少,有利于控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如果利率降低、将使社会的储蓄减少,投资增加,有利于刺激消费和投资,扩大社会总需求。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利率的作用所以极大,基本原因在于:对于各个可以独立决策的经济人——企业、个人以及其他来说,利润最大化、效益最大化是基本的准则。而利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收益。在利益约束的机制下,利率也就有了广泛而突出的作用。
以我国为例,在过去的中央集中计划体制下,由于市场机制受到极强的压制,利率没有什么显著的作用。改革开放之后,利率也开始被重视。在这样的过程中,个人、个体经营者及非国有经济的其他各种成分,由于具有独立的决策权,所以可明显看出利率的作用在逐步提高。而国有经济,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还没有形成的条件下,利率的调整很难起到引导作用:利率调高不能促使其节约人力、物力消耗和加速资金周转,利率调低则更会促成浪费。
当企业无力从自己的盈利中解决一个相当部分的再投资需要(如扩大规模、更新改造和增补流动资金等)时,只要还得继续经营,多高的贷款利率也难以使贷款需求降下来,即企业投资对利率不敏感,此时利率难以对宏观经济产生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