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关于儿童发展的动力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其中,中国古代“内发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是( )。
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上一题
目录
下一题>
热门
试题
填空题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我国的古典文学名著___的开卷诗。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问答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TSE}题。 鸟瞰地平线 前几天,乘夜班飞机回上海,在浦东机场着陆。飞机抵选前,从机窗俯瞰,只见地面灯海璀璨,令人目眩。我发现,飞机竟然从市区上空飞过,黄浦江两岸,密集的楼房和蛛网般的街道犹如水晶砌成。这是我第一次从空中鸟瞰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城区,那些熟悉的地方,竟然那么神秘,那么陌生。 “世博会!世博会!”前后座位上的乘客忽然发出一阵惊呼。 地平线上,出现一片炫目的灯光,这是地上的星云,是人间的彩霞,是烂漫盛开的光之花,是奔流飞动的七彩瀑布。被灯火勾勒出来的世博会园区,神奇如梦幻世界。我看见了中国馆,就像一顶红色桂冠,是园区中的一个瞩目的制高点。也看见了世博轴,那些云一般的顶篷,喷泉一般的灯束,交汇成一条斑斓光带,贯穿目区,连接着黄浦江。来自世界各地的展馆,星罗棋布。我想看一眼英国馆,它应该像一朵晶莹闪烁的巨大蒲公英;想看一眼西班牙馆,它是一个造型奇特的藤编大筐;也想看看沙特阿拉伯馆,那是一艘月亮船,一个空中花目……然而不容我仔细辨认,那些斑斓光影已从机窗下一掠而过,不夜之城的大地正不断逼近。机舱里,人们在轻声赞叹。我的思绪,却如电影蒙太奇镜头,回溯到二十几年前的一个深夜。二十多年前,我住在浦东,就在如今的世博园区旁边。那时,周围还是一片荒凉的景象。那天深夜,两岁的儿子突然发高烧,我和妻子要送儿子去医院看急诊,然而深夜没有公交车,也要不到出租车,我只能骑自行车,让妻子抱着儿子坐在后面,赶去几公里外的医院。 从医院看完急诊,还是骑车回家,那辆旧自行车,承栽着一家三口的重量,吱呀作声,缓行在无人的公路上。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突然“咔嚓”一声,自行车折断了中轴,人仰车翻,我们全家摔倒在马路中间,儿子惊惶的哭声回荡在夜空中…… 万万想不到,当年,我们摔倒的那个十字路口,夸天,正是世博园区的门口,就在那条华光四舯的世博轴起点处! 二十几年前那个昏暗惊恐的深夜,仿佛仍在眼前,而眼前早已是一个大放光明的世界了。中国的世博会,已经向全世界敞开了胸怀,就在这片我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上。二十几年前,住在浦东的人有谁想到过这里会成为世博会园区——当年浦东被认为是上海偏僻的“西伯利亚”,繁华的浦西和浦东之间,只有一条过江隧道,在黄浦江上造桥,也被人认为是难以实现的梦想。如今,宽广的大道,正从天上,从地下,从水中,围绕着世博园区向四面八方辐射,连通上海,连通中国,连通全世界。昔日的寂寥闭塞和夸天的繁盛通选,反差是如此强烈!世博会,改变着这片土地,改变着这个城市,也将改变很多人的命运。抚今追昔,有一种神奇的感觉,时空在交错,思绪在回旋,想象之翼在天地间翩然翻飞。 一百年前,一个生活在浦东的上海作家曾经写过一部幻想小说,书名为《新中国》。他在小说中幻想一百年后在浦东举办万国博览会,他在小说中写道:人们“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就在里头飞行不绝。”而黄浦江上的大桥,更让小说的主人公惊讶:“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这位作家作这些幻想的时候,中国还是一头东方睡狮,积贫积弱,被世界列强欺凌。那时的世博会上,中国的商人们拖着长辫子,形单影只,陪伴他们的,只有古老的瓷器、丝绸和酒。面对西方世界先进的发明创造,中国人只能瞠目结舌。世博会,似乎永远是发达国家炫耀富强的舞台。而今天,世博会终于在中国拉开了大幕,一百年前那位作家的幻想,今天都已经成为现实,而且,当然还远远超越了他当年的幻想! 夜空下的世博会,是一片彩色的灯海,给人一种续纷而神秘的印象。世博会到底是什么?我无数次地想过这个问题——这是人类文化的大联欢,是人类文明的交谊舞。世博会是面向未来的,是人类对理想生活的幢憬和追寻。 我还想到: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并非我们已知的客观现实的总结,而是一种理想。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这正是上海世博会要回答的问题。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展馆中,在那些彩色的屋顶下,在那些神秘的灯光里,答案已经斑斓纷呈地展开了。 飞机即将落地,远方的地平线上,灯火如云霞浮动,仿佛正在酝酿着一轮即将升腾的旭日。 (文/赵丽宏有删改) {TS}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1)璀璨( )(2)闪烁( )(3)斑谰( )(4)翩然( )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试题
综合运用{TSE}题 {TS}把下列句子组合...
阅读文章第四段,简要概括“分合分”的读书...
圆是解析几何中既简单又重要的曲线。请结合...
古诗文填空。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
在有语病的地方画横线,并写出修改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