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公共政策分析对建构模型有哪些主要要求?
【参考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对构建模型的主要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逻辑推理上模型与事实相符
在处理多数政策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到数学模型本身在逻辑推理上是否正确,而且要注意分析模型中各参量是否与事实相符。任何一个模型的建立,如果基本假定及其相关资料与事实不符,所构建的理论模型本身再正确也无实际意义。比如,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经常建立若干不同的政策模型来协助决策。如果建立模型的资料是人为编造的,不能真实地反映经济领域中的实际,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2)建立数学模型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客观物体的量的规定性,决定了需要运用不同的数学方法。正因为任何客体都有量的规定性,因此,在解决不同问题时,其作用常常各不相同。有的是因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使得运用数学方法难于成功;有的是因适合研究这种现象的数学理论,还不成熟或尚未产生。
②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只有在与具体现象有关理论的统一中才有意义。在运用数学时,既应区分科学知识的数学形式和其现实内容,又要使人们从数学符号和公式的合理解释中,获得对理解现实有价值的东西。
③数学模型中所提供的各种变量值,是通过在现实的测量中得到的。测量结果主要来自有明显价值倾向的人,这种主体自身的参与往往会改变社会关系的自然状态。比如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会依据调查者的诱导而给出不同的信息,造成测量的不确定性。
④数学模型的成功与否,主要看其预测问题的准确性。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给政策方案实施结果的预测带来了很大困难。大量的实践证明,准确地预测某项政策的实际结果几乎做不到。这正是那些怀疑运用模型预测社会发展的人所提出的有力证据。
⑤数学模型所提供的结果,既要受实践检验,又要指导实践。在社会系统中,被实践检验的现象是不可逆的。由于不少参量的变化发展,在不能对原有背景下的结论作出严格判断时,由实践检验相关理论所产生的误差会较高,但这并不是说不可检验,而是说给检验带来了复杂性。
⑥社会的每个成员,无论是政策主体还是政策客体,都按照特定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去看待社会上的人和事。不带价值判断而保持客观地观察问题是困难的。在构建模型时,这种背景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构建模型的质量。西方部分学者提出的“价值中立”的研究,在实践中是做不到的。